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

ID:24249794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_第1页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_第2页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_第3页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_第4页
资源描述:

《含泪的笑 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泪的笑忧戚的悲——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我国讽刺小说产生的很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出现许多讽刺寓言。在汉魏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中,在唐代传奇中,元朝、明代戏曲中也有很多的讽刺作品。《西游记》中也有许多幽默的讽刺;《聊斋志异》中出现很多出色的讽刺短篇,其中一些就是直接讽刺科举的。(一)吴敬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讽刺艺术。他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士林人物的熟悉和鲜明的爱憎态度,创作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讽刺小说,可与世界文学讽刺巨著、果戈理的《死魂灵》相媲美,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

2、比它更好的了。“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作为讽刺小说中的佼佼者,讽刺艺术特点有哪些,好处何在?在表现形式上是喜剧性,在描写内容上是悲剧性,即“戚而能谐”(鲁迅语)。形式上注重谐趣,内容上表现忧戚。讽刺这一创作手法,它本身有着严肃性。必须对社会、人生作认真的观察、思考。吴敬梓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现实有着敏锐地感受、深刻地理解;他的品德、见识,远远超越了同时代那些儒林人物。他认识到封建末世颠倒的社会现实,认识到生活在这一现实中的卑劣人物以及人们的一些病态心理,认识到这些人和他们的言行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和程朱理学

3、的普遍产物。这些人的行为和他们的精神活动,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觉得奇怪,更不觉得是可笑、堕落的事情;而认为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是自然的、理当如此的。甚至认为这种行动、这种思维,是一种社会道德。如匡超人没得志时,是那样的谨慎、朴实,等他稍微往上爬了一点,他就发现所有场面上的人物都必须自私自利,都必须学会过河拆桥、吹牛骗人。这时,他既然要向上爬,要在场面上混,就必须仿照别人的样子去做。之所以这样做、这样想,对匡氏来说,就是一种对人生的认识,这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才能。我们说社会已确立的习惯,对每个人的行动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一个人只要

4、进入属于更高阶层的一条路,他就不能为安置在不高的阶层上而满足。为了进入更高阶层,他就要去比、去适应。为了适应这一切他就越来越变得无耻,越来越无耻就越发得逞,一发而不可收拾。他要往上爬,越爬越高,就必适应社会上这种习惯,适应社会习馈给人们所规定的所谓的“道德”。在他看来,他的变化、越来越无耻,不是可笑的事情、不是堕落,而是适应社会的本能,是一种对“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认识,甚至是一种人生功德。我们说,对这种认识,古人有之、今人也有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韩国的前总统,我们党内、社会上的一些渣滓,凡占贪无止境者,均属此类。吴敬梓的高明之

5、处,就是在洞悉社会、人生之后,“秉持公心”,毫不留情地给群丑们曝了光。不仅揭其罪恶,还揭其彼此关系,有力地攻击了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制度的本身。它把生活中那些颠倒的、不协调的、荒唐的喜剧性因素写出来,在小说讽刺的表现形式上,我们说它是喜剧性的。同时吴敬梓的创作态度又是非常严肃的,既不是人身攻击,也不是随意嘲笑,而是把这司空见惯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提炼、概括、典型化,从人心被压抑、被扭曲中去看丑恶本质。他是怀着一种悲愤的心情去揭示人的性格的变态过程。可以说是站在高处来俯瞰人生的,象凸透镜一样,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他这是以喜剧的

6、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批判科举制来写出封建末世精神世界的全面腐朽、全面崩溃。它从人的外在行为到内在精神,到评定事物的标准、人的信仰价值,来写这统统发生的危机。小说同时又暴露了两种现象的本质:一是可憎恶的、腐败的悲剧性,二是荒谬的、反常的喜剧性。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身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只不过是喜剧的变简之流。”吴敬梓讽刺的独创性则是将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生活同一整体的两个侧面,也是艺术整体的两个侧面。这样就取得了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效果。周进撞贡院号板

7、的痴;范进中举前后的笑、发疯;范进母因儿子中举高兴得痰堵咽喉而亡;王玉辉让女儿殉夫自杀的精采速写,在笑声中让我们看到了隐含的吃人惨剧的内幕。王玉辉本质上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偏让他扮演喜剧角色,“演技”拙劣,女儿死后,他那仰天大笑的反常行动,是“硬得做出可笑的样子”,“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卓别林的《舞台生涯》)在笑的背后,有着令人忧郁的严酷社会现实。通过阅读小说,我们感受到了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在正义下批判所表现的影响之大。即对那憎恶的现象、憎恶的人物的批判下面,是有志向的,他是打心眼里憎恶这些,而不象一些庸俗的喜

8、剧手法那样,津津乐道于此。揭开了一层谁都认可的真实。因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并在真实下来写本质的东西,使读者在笑以后引起心酸。这讽刺格调就比较高了。“达到了讽刺小说的经典性。”(何其芳语)吴敬梓讽刺范进一类喜剧人物的背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