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

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

ID:24252299

大小:1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_第1页
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_第2页
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旗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服装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旗袍的起源与变迁关于旗袍的式样起源与变迁这个问题,因为旗袍泛指旗人(满洲人)所着之袍,所以很多结论认为民国旗袍是清代旗装中的袍的延续,其主要依据为两者之间形的类似和名的联想。也有学者认为,旗袍是袍服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但是,此类推论很难解读旗袍风尚中弃裙裤而穿袜甚至裸腿的迥异于此前中国传统的装扮特征。所以我认为,服装历史中很多款式的类似纯属巧合,而当代旗袍则是古代袍服延续的必然品,在传承传统袍服款式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受满族影响最深,所以在清朝时期,转变最大。即当

2、代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不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跟社会发展的体现。一、清朝时期:入关后,满人袍服从男女共用的长袍分离出来以后,不断发展、演变。清代恪守本分民族的服饰传统,在女性服饰上坚持上下连体的袍服式样,严禁满族女性穿着上衣下裙的汉式衣衫。但由于满族与汉族的长期交融,满族女性的旗袍在样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改进(穿长袍,不穿裙,外面喜爱罩件坎肩,袍里穿裤,日常穿常服袍,包括衬衣和”绱”衣。一年四季,有单、夹、绒。棉材质之分,样式则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等)。而汉族吸收满族某些服饰元素,女性不穿袍,

3、上穿衫或袄,下穿裙,裙内穿裤。女裙的样式繁多,有马面裙、百褶裙、月华裙等。婚嫁时,汉族女子沿袭传统服饰、下穿红喜裙。上袄下裙的形式富有节奏感。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汉族女性的衣着款式和风格相互影响、仿效,服饰习俗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旗袍从清初的窄身变得宽博,袖子由紧窄的马蹄变得宽大,在领口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领,并开始注重镶滚和绣饰,常常在大襟或对襟的下端及左右腋下盘有如意形镶滚;汉族的袄、衫则变得越来越长,与袍类似,渐渐的与满族服饰相贴近,有取长补短之意。清代晚期,袍服与袄裙互相影响、融合,出现“

4、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形,有的满族女子穿上了露出双脚的短旗袍,而汉族女性效仿满族女性衣着的风气也很旺盛。含有西方生活方式的渐渐渗入,服饰也有尚西从简之间势。二、20世纪前期:西式服装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传入国内,成为旗袍演化成中西结合的新款式的推动力。1920年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打破了旧的思想观念,废除了很多封建礼制,促进了女性的身心解放。而受日本服饰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城市时兴过一阵改良的“文明新装”,上衣为短袄,下配黑色长裙,朴素大方、清纯淡雅,很快被城市女性引以为尚

5、,纷纷效仿。后来的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色彩越来越旬丽、明朗,面料越来越轻柔等等。这一时期的服装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引进了一些西方时装元素,如旗袍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袖形。在上海,职业女性开始流行穿进口丝袜。丝袜是对传统布袜的改革,为女性增添了性感(由于胸省和肩省的运用,装袖和肩缝的出现,旗袍变得更加合体,曲线也更加性感)。40年代的动荡时局,由于物质的缺乏,旗袍的样式也变得简洁实用(长度在小腿中部和膝盖之间,袖子也逐渐由短袖变成无袖),形成了战争年代旗袍轻便简洁的鲜明风格抗战胜利以后,拉链、垫肩、

6、暗纽等配件开始大量使用,旗袍也越来越呈现出便捷简单的现代感。三、20世纪中期:随着战后以上海为代表的内地移民南迁入港,海派旗袍在香港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香港旗袍虽是海派旗袍的延续,但两者的差异仍然存在。此时旗袍的长度一般到膝盖以下4-5厘米左右,领子比较高且硬挺。这时的旗袍有两个大特点:首先是旗袍的长度短而开衩高,下摆刚刚到膝盖位置,甚至更短,如西方超短裙一般。其次是旗袍的三围差夸张,在这种旗袍的装扮之下,中国女性的腰部空前地细,而胸部和臀部则是从未有过地圆浑和丰满。四、当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

7、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开始大胆的打扮自己。一方面他们可以向西方或日本、香港的最新潮流看齐;而另一方面,曾经一度被看作旧社会生活代表的东西又重新时髦起来,比如旗袍。曾经几乎销声匿迹的旗袍,在中国大陆又重获新生。在官方大力提倡之下,许多国内设计师开始使用旗袍经典元素进行设计,一时间在各种新出版的时装和生活类杂志中开始频繁出现旗袍。然而这些旗袍很多时候只是出现在媒体当中,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对旗袍持欣赏的态度,除了结婚或一些特殊情况、表演,很小会穿到。(当代旗袍不仅传承传统袍服的特点,还加入了现代很多新元

8、素,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族元素。)由于旗袍之于中国、中国文化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本只是一种女性服饰的旗袍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了中国符号代言。参考书目:1.江南、谈雅丽:《符号中国:旗袍》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北京2.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上海3.曾慧:《满族服饰文化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沈阳4.华梅:《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