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ID:24254997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对“仁者爱人”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选讲作业题目: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姓名:尚景春学号:1364103425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仁者爱人”的理解摘要:孔子的圣学,以仁为中心主旨,以行仁为最高理想,以成仁为最高境界,三者不能离开片刻。所以孔子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不会贪求生存而损害仁,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富裕和高贵,是人们所喜欢的,但不用正道得来,就决不接受;贫困和下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因常理而来到身边,就不要急于去摆脱。君子如果失去仁,怎么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有片刻时间违背仁,即使仓促匆忙之间也一定

2、和仁做伴,颠沛流离之间也一定和仁为伍。关键字:尊重德孝平等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仁者爱人”这种观念以人为最高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和珍爱人的生命,把人的尊严和价值放在第一位。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不但是要爱家人,而且是要爱朋友,爱世界,爱周围的一切。一个人活着,不是机械地活着,而是靠良心活着。良心,就是一个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而我们行为处事最基本的

3、原则就是要做到让自己心安理得。《论语》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最根本的是要让自己能够“心安”,只有觉得心安的才能去做,心不安的不能去做。所谓“仁”,是说从人的心里欣然地去爱别人,希望别人幸福,而不愿别人有灾祸。这是一种从心中产生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大爱。每个人都有仁心子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是礼的补充,说白了就是教人们怎么做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首先要落实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周围的人身上。例如,对父母的爱,不仅是要奉养他们,而且要始终对他们和颜悦色,让他们真正能感觉到儿女的关爱和温暖。所以,仁不是什么

4、高不可攀的东西,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只要我们真心想去追求,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仁。一天,王阳明的学生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你出游看见了些什么?”王艮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也看你是圣人呢!”又一天,王阳明的另一个学生出游回来,兴冲冲地对王阳明说:“先生,今日我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王阳明问是什么事,学生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这不过是常事,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原来,两位弟子对老师的真传心领神会,只是程度深浅不同。1525年左右,王阳明曾写过一首诗,阐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5、孔子,所谓“人胸中各个有圣人”,这是先天的。他在讲课中常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怎样做才合乎仁呢?孔子说:“出门好像迎接贵宾,役使老百姓好像承当重大祭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头上。这样就无论治国或者治家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了。”这就是以敬恕之道来说明仁。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就是以自己的仁心去推及他人,也就是说自己要首先立人,自己首先要达到做人之道。所以孔子回答樊迟问仁时的答案是“爱人”。仁者能建立事业,能成就仁德。心中存在仁,就能树立道德,就能成就自己。孔子的圣学,以仁为中心主旨,以行仁为最高理想,以成仁为最高境界,三

6、者不能离幵片刻。所以孔子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不会貪求生存而损害仁,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富裕和高贵,是人们所喜欢的,但不用正道得来,就决不接受;贫困和下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因常理而来到身边,就不要急于去摆脱。君子如果失去仁,怎么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有片刻时间违背仁,即使仓促匆忙之间也一定和仁做伴,颠沛流离之间也一定和仁为伍。明代大儒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仁观,他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意就是以天下为一家,以四海为一人

7、,以天地万物人我浑然一体而不分。张载认为,作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若尊重年长者,就能赡养他人的长辈,以及自己的长辈;慈悲孤儿,就能抚爱他人的小孩,也能爱护自己的小孩。凡是天下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都如自己的长辈兄弟一般,要时时保护他们,时时帮助他们,使他们快乐而不忧愁,纯粹是一片孝心,一片兄弟之情。例如“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提出“我和四川一家亲”,天南地北的人们向灾区伸出关爱之手,体现的就是“仁”。儒家的理想世界是大同,完全要求以仁来覆盖天下,以仁来承载天下,所以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儒家思想中,人和动

8、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人有道德情感。事实上,父子之间,首先是一种自然关系、生物关系。这不但在人身上表现出来,而且在动物身上也表现出来,正所谓“虎毒不食子”。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伦理道德。动物的父子之间,只有生物性的爱,没有道德性的伦理。而在中国文化中,则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