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

ID:24255738

大小: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_第2页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_第3页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比较研究1四川友谊医院四川成都610000;2四川大学华丙口腔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探讨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最佳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成功;减少工作人员返洗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3月640根同种污染程度的鼻窦吸引管分为两组,A组320根采用预洗+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的方法,B组320根采用临床负压冲洗+预洗+酶泡(1:200)+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清洗效果及返洗率。结果:A组的目测清洗

2、不合格率23.43%、放大镜检查不合格率26.87%、白通条实验不合格率29.37%,返洗率29.37%;B组的目测清洗不合格率10.93%、放大镜检查不合格率13.43%、白通条实验不合格率17.81%,返洗率17.81%,B组的清洗不合格率及返洗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临床负压冲洗+预洗+酶泡(1:200)4•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的清洗方法能提高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减少返回去污IX清洗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鼻窦吸引管;清洗方法;清洗质量;比较研宄【中图分类号1R187.4【文献标识码】A【

3、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77-02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是吸除积存血液、体液、脓液等污物的手术常用器械。鼻窦吸引类的管腔器械长度较长、管径较小、部分为侧孔、形状弯曲,清洗非常的困难。管腔内壁使用后粘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清洗不彻底残留在管腔内的物质会形成牛.物膜,妨碍与灭菌气体有效接触而影响灭菌效果,可产生结晶、碳化,有些成分可腐蚀器械表面涂层,使器械产生锈蚀、生锈,因此彻底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火菌成功的关键[1】。本研究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对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探讨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最佳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火菌成功;减少返洗

4、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清洗机(超声槽、喷淋槽、干燥槽)、压力水枪、压力气枪、管腔清洗专用试管刷作为清洗设备及设施,使用中性多酶清洗液(1:200),采用B测、带光源放大镜、白通条进行清洗效果检测。1.2清洗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将管腔器械640根分为两组,每组器械种类及污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用预洗+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的方法,B组采用临床负压冲洗+预洗4■酶泡(1:200)+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的方法。1.3效果检测1.3.1检测方法1.3.1.10测:用陶眼直接观

5、察器械表面的清洗质量。1.3.1.2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在放大8倍的光源放大镜下观察器械表面的清洗质量,再用白色的无菌纱布擦拭器械的表面以及管腔的开U端。1.3.1.3白通条检测:使用75%酒精浸湿后的白通条擦拭管腔的内壁,观察管腔内的清洗质量。1.3.2检测标准1.3.2.10测和光源放人镜检测:清洗后的管腔器械表面应光洁、无血、污渍、无可剥脱的附着物、水垢、锈斑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1.3.2.2白通条检测:清洗后的管腔类器械表面及内壁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管腔通畅,白通条应不变颜色,无附着物视为清洗效果合格,否则为不合格[2]。1.4统计

6、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见表2.1两组不合格件数分别为:A组:0测75,放大镜86,白通条94B组:目测35,放大镜43,白通条57两组不合格率比较见表1:3讨论3.1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清洗难点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使用后管腔内壁粘有大量有机物[4】,而鼻窦吸引器类的管腔器械结构复杂、管径较小、形状弯曲,内壁表面冇细微凹凸、细小缝隙,血液、体液等干涸的冇机物黏附于器械内细小缝隙,为清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吋临床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器械的清洗是影响器械火菌效果和延长器械使用寿

7、命的重要因素,彻底清洗是火菌合格的前提[3】。没冇一台火菌器能弥补清洗技术的不足。3.2鼻窦吸引类管腔器械的清洗对策本文研究结果表1显示A组采用预洗+手工刷洗、冲洗+超声波清洗方法的,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0测23.43%(75/320)、放人镜26.87%(86/320)、白通条实验29.37%(94/320),返洗率为29.37%(94/320)(见表2)。而B组采用在消毒供应中心对管腔器械处理前需由临床的医生配合,医生在每次吸引了血液后及吋使用生理盐水大约30ml在负压0.04-0.05Mpa的情况下冲洗吸引管内的残留血液,手术结束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人约50

8、ml在相同负压的情况下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