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

ID:2427022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_第1页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_第2页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_第3页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这种能及时、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现实斗争的体裁,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文章就报告文学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延安时期;报告文学;综述  :I207:A:1005-5312(2011)35-0022-01  延安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它专指中国共产党在以延安为核心的根据地领导全中国人民抵御外寇入侵,迎接全国解放的十三年。延安时期由于民族处于苦难深重、生死攸关的非常时期,我们的作家都与人民同命运、共患难,文艺创作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就报告文学而言,它虽

2、然没有大众戏剧、街头诗歌这些形式灵活、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其它文体不具有的特点,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与作品。文章就报告文学作一简单综述.  抗日战争爆发后,报告文学这种最能及时、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现实斗争的体裁,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报告文学成为硝烟烽火中的文艺轻骑,成为通往文艺大众化的桥梁,成为组织和教育大众的工具,成为战时文艺的主流,拥有最广泛的和读者。在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如《解放》周刊,《群众》、《群众文艺》、《文艺突击》、《八路军军政杂志》、《文艺战线》、《中国青年》、《西线文艺》等,都发表了许多反映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军民斗争生活的报告

3、文学。《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是报告文学的重要阵地。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业余,许多专业作家,如丁玲、周立波、何其芳、陈荒煤、沙汀、吴伯箫、刘白羽等,也都放下他们熟悉的文艺形式,投身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洪流。抗战时期,刊物对报告文学的重视,报告文学的丛刊、选集和专集的兴盛显示着时代的战斗要求。报告文学以雄壮的文笔,给中国现代散文史增添了气壮山河的优秀篇章。  延安时期的报告文学,继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之后,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访问记,如任天马《活跃的肤施》(1938)、林克多《从陕北到晋北》(1939)、舒湮的《战斗中的陕北》和《万里风云》(1939)、赵超构的《延安的一月

4、》(1945)和黄炎培的《延安归来》(1945)等,对延安各方面作了综合报道,歌颂中华儿女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斗精神和创造新生活和建设成就。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报告文学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仅群众创作得到了扶植和发展,专业文艺工在实际生活和斗争中,思想意识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丁玲,从1936年7月写《八月生活——报告文学试写》开始,到建国前的十多年里,除了参加编辑大型的革命回忆录《两万五千里长征记》,领导西北战地服务团,主编过《战地》杂志和“战地丛书”,还写了30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如《到前线去》、《十八个》、《田保霖》、《袁广发》、《记砖窑湾骡马大会》、《民间艺人李卜》等

5、报告文学作品。作为抗日根据地报告文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丁玲对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其芳于1938年到延安,开始了报告文学的创作。他从国统区进入解放区,从“画梦”到“写实”,从空虚的想象到反映如火如荼和现实斗争,为他的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收集在《星火集》第二辑中的是他1938年4月到1939年9月到延安前后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写了国统区和延安革命根据地两个世界的不同生活,也记录了在前线的见闻和感受。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不管是揭露日寇侵略和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还是歌颂抗日军民的英勇作战的事迹,都反映了崭新的精神面貌。  还有沙汀,1938年到延安,创作了

6、《贺龙将军印象记》和长篇报告文学《随军散记》,他的作品坚实、丰富、蕴藏着深沉的激情,一抹过去的“沉郁”的情绪,所以抗战的斗争生活,不仅提高了他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艺术追求。  吴伯箫,于1938年4月到延安,从此真正走上革命道路。延安文艺文艺座谈会是吴伯箫散文创作的分水岭。按照他在《自传》中的说法,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使他“第一次知道文艺是为什么人和如何为法”,他深入生活斗争的实际,自觉地剖析自己,下决心为人民服务,并且在创作上“走新路”。《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火焰山”上种树》、《新村》等,反映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

7、生活,粉碎敌人企图在经济上扼杀延安军民的阴谋,这是他深入著名的南泥湾参观访问的结晶,这些作品热情歌颂了边区军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充分反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强大威力。  黄钢的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两个除夕》(1939),以青年人特有的敏感,反映延安新的生活面貌,表达了当时部分青年为了追求光明而放弃国统区无聊的“舒适的生活”,转向从事“革命实践”的喜悦心情。  报告文学和杂文一样,都是散文家族中的一员,在延安时期,这报告文学取得了重大而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