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

ID:24293529

大小:1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_第1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_第2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_第3页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课型:综合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26页至30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4一、解读目标导入:学习目标:描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二、夯实基础1、阅读“馒头在口

2、腔中的变化”实验(P27),将实验步骤转化成“能力提升”第一题表格。2、阅读P30资料分析,说说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它的结构有何特点?三、能力提升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唾液有无是否搅拌保温加入碘液⑴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⑵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独学:认真阅读教材26~30面,预习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对学预习讨论完成能力提升部分。

3、群学1、实验提示:⑴口腔中有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如何判断是谁的作用?⑵淀粉遇碘变蓝。⑶淀粉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⑷口腔的温度约为37℃。4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⑶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⑷如果实验不成功,1号试管变蓝,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通过P30资料分析,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3、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⑴据图推断个字母代表的器官:BCD,其中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填序号)⑵据图分析,曲线X代表的消化过程,曲线Y代表的消化系统。⑶

4、由图可知,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三种物质均在被彻底消化。四、知识梳理1、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分析,见能力提升第1题。3、“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图的解读,见能力提升第3题。五、过关检测(2010山东聊城,二、2,9分)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⑴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甜味,是因为[]分泌的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⑵[]胰作为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物质。⑶[]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进行消化,故

5、肝炎病人不宜吃油腻食物。⑷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进行的,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2、区别于其他的消化、吸收器官,小肠有何特点。3、注意曲线图的解读。学以致用。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