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

ID:24293568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_第1页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_第2页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_第3页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阅读答案以柔克刚——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杰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这座木塔是当今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竣工于1056年,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上。木塔建成200多年即遭受大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木塔岿然不动;在此后的近千年中,木塔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木塔之所以有如此杰出的抗震能力,在于下述诸多抗震技法的综合和运用:木塔平面是规则的正八角形,利于抵抗地震波产生的扭曲力;木塔高达4.4米的砖石基座坚实、稳定,形

2、成一个“浮筏”,承载着全塔的重量(约1300吨);木塔内梁与柱的连接完全通过斗栱完成,各种构件则通过榫(sǔn)卯连接,全塔的主要构件不用一钉一铆,这种连接形式类似于半固结半活铰的状态,能承受较大的弯矩;构架水平分层,在地震波中的垂直冲击波攻击下,可以通过“弹跳”的方式消解巨大的破坏能量;构架的整体性有力地抵抗旋转波,所有的柱子都用顶部的梁枋连结成一个筒形的框架,保证了构架的稳定性;柱子之间砌筑有厚实的墙体,牢牢地“抱”住各柱子,增加了构架的整体性,而且这些墙体能作为剪力墙发挥作用;立柱侧脚、平面逐层缩小,有效地降低了塔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塔的稳定性,这

3、样既使塔身形成美丽的曲线,又能把水平的地震冲击力分解成垂直方向的压力;周边有一圈柱廊,各圈柱廊被水平构件连接成一个刚中带柔的整体;为了加固结构框架,在八边形木塔的四个斜向应面上,自上而下采用了剪刀撑做法。整座木塔表现出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表里如一,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近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建造出如此庄严美丽而坚固耐久的建筑,充分显示出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而且对地震的破坏机理已有了相当的了解,抗震经验已积累到了很高的水#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平,既令人惊奇,也令人

4、自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17.请分条概述“应县木塔”具有杰出抗震能力的原因。(5条即可)(5分)答:18.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整座木塔表现出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表里如一,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表里如一:传统美德:19.本文介绍木塔结构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答:20.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应县木塔是当今世界现存的最高木结构建筑,建成后虽经历了上千次地震,如今仍安然无恙。B.应县木塔的主要构件没有一钉一铆,各种构件主要通过榫卯连接,这就消解了地震

5、的巨大破坏能量。C.应县木塔结构坚固,外形优美,这与木塔立柱侧脚、平面逐层缩小的建筑构造有很大的关系。D.应县木塔杰出的抗震能力表明,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地质学、结构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17.(5分)①木塔平面呈八角形;②砖石基座形成“浮筏”;③内梁与立柱由斗栱连接;④构架水平分层;⑤构架整体呈现筒形框架;⑥立柱间墙体厚实;⑦立柱侧脚、平面逐层缩小;⑧塔周柱廊由水平构件连接;⑨木塔的四个斜向应面上,采用了剪刀撑做法。(答出5点即可,每点1分)18.(4分)(1)表:木塔外显的结构形式;里:木塔结构的坚固抗震特性,这里用“表里如一”,将建筑物拟人

6、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该木塔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2分,特点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2)①“传统美德”,多用于对人的赞誉,这里用来赞誉木塔,②说明我国古代建筑重视以人为本,这种做法由来已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9.(3分)顺序:外——内——外。好处:使说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顺序2分,好处1分,意思对即可)20.(3分)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