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

ID:2429829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_第1页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_第2页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_第3页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馀》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朱庆馀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6分)(1).都运

2、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2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分)。(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2分),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酬朱庆馀》赏析由于朱庆馀的赠诗《近试上张水部》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籍的答诗也是如此。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但还不够自信。“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

3、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第二句“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齐纨未足人间#from本文

4、来自学优网.gkstk.end#贵”,“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名。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古曲,是高雅的曲子。《襄阳耆旧传》:“宋玉对楚王曰:‘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和而知之者数百人。’”《淮南子》:“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延露》、《阳局》,非歌拙也,听各异也。”而乐府古题有《采菱曲

5、》,以此为题创甚多。在这里,用“菱歌”比朱庆馀的文章。这句紧承前句,说朱庆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的。两句结合起来,除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馀的德行文章,说明朱庆馀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自然,喜欢奖掖后进、爱惜人才的品质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在艺术上,这首诗也很有特色。通篇用比拟的手法,把自己的意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饶有机趣。朱庆馀的原诗就很巧妙,他向官水部郎中的张籍探问对自己文章的看法,自然不好明说,明白说出不仅不恰当,也不能够显出自己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把自己比做一个精心打扮、准备

6、去拜见公婆的新妇,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同时再一次显示自己的才华。张籍用同样的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首先是对朱庆馀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后回答了他的疑问。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这两首诗如果单单看作是闺情诗,也是很成功的。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徐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徐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全诗前后连贯、脉络清晰,也饶有兴味、

7、耐人咀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