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

ID:2430054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_第1页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_第2页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_第3页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占较大比例,而人文地理中地名的掌握又很重要。关于地理名称的教法,又有一定的技巧。笔者在多年从事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粗浅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也算是抛砖引玉吧。首先要认清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一般要达到:在课本上读得熟,在地图上找得快,在脑子里记得牢,针对这些要求,在教法上须重视下列问题:  一、读音要准确  地名中有些字不常见,容易读错,要注意读准。如“嘉峪(读裕yù关”、“邗(读寒hán)江”、“深圳(读镇zhèn)”、“黄陂(读皮pí)”、“凼(读荡dàng)仔岛”、“  

2、盱(读须xū)眙眙(读移yí)”等,可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二、规范板书地名,不可电代替  特别是新出现的、容易错的、难写的、生僻的地名,作为教师应持严谨态度,不能怕麻烦而随意用常用字代替,应该规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加深印象并正确掌握。  三、充分利用地图,使地名落实在地图上  只有落实在地图上,学生对地名的掌握才能克服抽象化,具体形象地加以记忆落实。在讲述新地名时,先在挂图上指出,同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课后布置学生填图将地名和图上位置进一步联系起来,通过看图、找图、填图,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地理名称及其准备位置。  四、多用意义识记的方法,使学生

3、通过联想来记牢地名  以地名的字义来说,一般的地名都包含某种意义,在教学上可适当加以引用。例如:  1.因地理位置而地名  洛阳(位于洛河北岸),注: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衡阳(位于衡山之南)  江阴(位于长江南岸)  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2.因自然特征或自然景色而得名  喜马拉雅(梵语“雪的家乡”)  腾格里(蒙语“天”)  呼和浩特(蒙语“青色的城”)  包头(包克头,蒙语“有鹿的地方”)  塔里木(维语“无缰之马”)  塔克拉玛干(维语“进去出不来”)  祁连(匈奴语“天”)  帕米尔(伊朗语“寂静的山麓”)

4、  印度尼西严(希腊语“水中岛国”)  吉隆坡(马来语“泥泞的河口”)  阿富汗(古波斯语“山上之城”)  撒哈拉(“荒凉)”  乞力马扎罗(山)(光辉照耀的山)  落矶山(岩石山);  3.因经济特征而得名  乌鲁木齐(蒙语“优美的牧场”)  阿尔泰(山)(蒙语“金山”)  克拉玛依(维语“黑油山”)  哈尔滨(满语“晒渔网的场子”)  白云鄂博(蒙语“宝山”)  4.因其它特征而得名  布达拉(宫)(藏语“孤峰山的宫殿”  拉萨(藏语“圣地”)  藏(藏语“圣洁”)  新加坡(马来语“狮子”)  五、按地区归类,将分散的

5、地名联系起来  如我国的省区按地区归类:东北三省,北部边疆一区,黄河中下游四省两市,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四省三区,西南三省一市一区,西北三省两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前苏联分成15个国家,可分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欧平原三国、地跨欧严的俄罗斯、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将地名按地区归类,便于查找。  总之,地名的教学,首先是教学生正确读音及书写,然后通过指图、认图,用图让学生巩固记忆,再通过理解地名的意义加深记忆,引起联起,最后将分散地名归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改变地理名称枯燥难记的想法,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学好地名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