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

ID:2431932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_第1页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_第2页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_第3页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行新课改以来,单一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渐渐退出教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改的精神进行变通。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发挥最大的自主性,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摒弃以

2、往要求课堂保持安静,以便学生听清教师讲课内容的做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以往威严不可侵犯的权威。把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对所有有疑问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怎么做会让地理课堂散发出活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笔者作为多年的地理教师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外国教育家

3、让·皮亚杰说:“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善于发明的发现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引导者,又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快,而且会主动去探索;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努力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仅能增加学习的兴趣,而且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

4、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也不用太在意教师和同学的想法,要做到大胆提问,同时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不再刻板地注重课本知识,而是注意进行师生交流,增进感情,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表扬,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快乐,感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地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丰富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地理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

5、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对所学知识会非常感兴趣,学起来很快乐,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考虑得会更广泛,思维更发散,会产生各种疑问,在探索问题的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  比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一文时,我通过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所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来进行课堂导入,说明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然后向学生提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非常高涨,都争相回

6、答。经过和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又让学生观看了制作的教学课件,详细介绍宇宙和各类天体。这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学生学习得更认真,知识接受得更快,很好地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让现实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  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现象的例子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地理的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地理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

7、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四、优化评价方式  新课改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上课时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综上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