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

ID:2433214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 阅读理解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阅读《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阅读理解及答案  七)、阅读下文,回答1—4题。(11分)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  严羽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2、。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语,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①,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

3、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声闻、辟支之果:属于佛教中的小乘教派,文中喻为旁门左道。    1.严羽认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而要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2分)  2.本文批评了宋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现象,认为诗  歌创作应该像盛唐诗歌那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即力求做到    (3分)  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宋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是在沿袭唐人,作者对此表示不解和困惑。  B.宋代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

4、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有所改变,使  宋诗创作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C.黄庭坚在文字上特别下了大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行,成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作者  感到欣慰并予以赞赏。  D.赵紫芝、翁灵舒等人,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渐渐恢复接近了他们清寒苦瘦的  诗风,江湖派诗人也大多模仿这种诗体,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作者对此感到悲哀。  4.你是否同意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以所学过的宋诗为例,谈谈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别趣;别材(2分,各1分)  2.(共3分)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1分)。诗歌作品的语言、思想、  意念、情趣等各方面要素,组合为一个整体

5、,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这才能给人以“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感觉,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分)  3.D(2分)  4.(共4分)可以朱熹《观书有感》、苏轼《题西林壁》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等  诗为例,(2分)指出宋代诗歌虽总的成就不及唐诗,但取得了异于唐诗的新成就。(1分)唐诗的情趣是一种境界,但只要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宋诗的理趣也是一种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