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

ID:24340163

大小:6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1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_第1页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_第2页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_第3页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_第4页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 摘要:巴赫一生的成就及其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宗教虔诚、音乐追求、血脉传承、神秘数字这一系列元素构成的性格标签造就了在古典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家巴赫,更铸造了一段永世不朽的伟大传奇。  关键词:宗教虔诚;音乐追求;血脉传承;神秘数字   一、巴赫的第一个性格标签:宗教虔诚者    巴赫是路德教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会音乐的创作。他深受路德派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在他的性格标签上,虔诚的宗教性是需要提到的第一个性格特点。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到马丁•路德。他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始作俑者,新教的奠基人,

2、主张信仰的唯一泉源是《圣经》,不需要教士来当中间人。他把《圣经》从希伯莱文和希腊文翻译成德文,使大多数日耳曼民众都能以第一手资料了解《圣经》。这样,教会的权利被削弱了,从而引发了新教与天主教在德国境内长达30年的战争。战争过后的德国中部、北部地区信奉新教,主要就是路德派新教,而南部地区仍信奉天主教。  爱森纳赫是巴赫的出生地,其境内耸立着巍峨的地标性建筑华特堡,马丁•路德曾在这个城堡中将圣经译成德文。巴赫幼年进入的爱森纳赫拉丁语学校,也恰恰正是200年前路德的母校。对少年巴赫而言,学习路德派教义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事实上,他7岁便开始学习圣经、诗篇、教义问答

3、,特别是德文和拉丁文的福音书和使徒书。后来在奥尔德鲁夫老修道院,他又进一步学习了莱昂哈德•胡特尔的《神学概论》。在随后几年中,他来到吕内堡的米歇尔学校,在那里数年的唱诗班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16、17世纪的宗教众赞歌曲目。可以说,巴赫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浸润在丰厚的宗教土壤中,系统的宗教学习,把巴赫培养成为一个虔诚的路德新教徒。  在他的一生中,虔诚的宗教性首先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他认为音乐是神性的表达,而自己的音乐才华不过是上帝的恩赐,所以他将自己的音乐天赋悉数奉献给了世人。路德信仰中认为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人的天职,人们应在所处的地位上尽到所赋予的责任和

4、义务。巴赫的一生正是遵循这样的思想,来履行他作为音乐家的责任和义务的。无论是作为管风琴师、乐师还是后来的乐长,巴赫在每个职位上都勤勤恳恳地工作,不遗余力地奉献。  其次,他一生着力将宗教元素植根于音乐作品中,用作曲技巧、作品内容来解读、歌颂、传播《圣经》,而这点也是受到马丁•路德的影响。马丁•路德本人十分喜爱音乐,也懂得音乐,在宗教的改革上成功地利用音乐赢得了信徒。他曾创作出许多以简洁配乐而成的曲调,加入欲传达的语言,一般称为众赞歌,又名圣咏合唱。巴赫致力于这种曲调的经营,几乎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比如在他有编号的1120首作品中,有多达450首(1/

5、3以上)是以众赞歌为基础创作的。马丁•路德的众赞歌集在巴赫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他深深领会路德所说音乐乃表达人类感情的观点,将自己对上帝的热爱与忠诚,植入其广袤的音乐作品中。如1717年在魏玛完成的《管风琴小曲集》就是一部众赞歌前奏曲集,在它的扉页上,巴赫题词到:为了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荣耀,为了对我的同胞进行教诲。不仅如此,他还曾劝导他的学生按照众赞歌的词来演奏众赞歌前奏曲。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巴赫的创作意图不仅为了上帝,他还能把教义融入具体的作曲法中,尝试用众赞歌的主旋律陈述教义,而其他的对位声部负责解释释义,以此引导学生按照教义的内容来正

6、确演奏其作品。  路德教会的乐师,其主要职能是为礼拜天及神圣节日的礼拜提供新的音乐,所以巴赫大部分作品都是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弥撒曲。早在魏玛时期的清唱剧中,巴赫就结合了众赞歌的歌词和圣经中的词句。如在《来吧!异教徒的救星》一曲中,巴赫在宣叙调运用意大利歌剧中的卡瓦塔风格来表现救世主的到来,又在咏叹调中运用西西里舞曲来表达对基督的欢迎。在莱比锡的20多年里,巴赫共创作了265首清唱剧,算下来平均每个月要创作一首,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创作的第二套清唱剧开始,巴赫倾向于让每一首清唱剧都以众赞歌为基础,逐字逐句地把一首众赞歌用在开头和结尾的合唱乐章中。  《圣经》是巴赫

7、精神世界的主体,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圣经故事为背景的受难曲,其巅峰的宗教作品《马太受难曲》特选于1729年耶稣受难日(4月15日)首演,充分表达了他对《圣经》虔诚的心态。《马太受难曲》选自《马太福音书》的章节,包括了引自圣经的段落,还附加有27首抒情诗,体裁相当庞大,此曲中巴赫运用了新教圣咏那首著名的《受难合唱》。曲调源自德国作曲家哈斯勒的一首世俗歌曲《我心烦意乱》,后来有人配上了新教赞美诗《衷心希望》的歌词。在全曲中,此曲共出现了5次,每次的歌词和调性及和声配置都不同,特别是最后出现的两次,高尚和肃穆的情绪感人至深,用贝多芬的话来概括就是:它来自心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