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

ID:2435143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_第1页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_第2页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_第3页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之艺术特色  【摘要】《声声慢》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晚年代表作之一,这首缠绵哀婉的词体现了她晚年孤苦无依、悲哀愁闷的处境和心情,此词以借景抒情的构思美,巧用叠字的意境美及其愁情逐增的层次之美等审美特质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键词】声声慢构思美意境美叠字叠句的巧用美层次美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1-0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盅淡酒,怎故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2、,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难渡后的作品,而在南渡之后她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流亡的生活,因此在这首词中描绘的事物和抒发的感情,展现出了一个百无聊赖,空虚孤寂而又凄苦愁闷的古代妇女形象。因此此词不仅对乱世的揭露和控诉,又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更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之美。  1.体现出的构思美4  在这首词中首先体现出的是构思美,借秋景来渲染愁情,她寻觅什么呢?在寻觅那失去的

3、家园、亲人或是青春吗?也许不是,她只是一种无明确目的下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于内心孤独、烦闷、痛苦到了极点而又无从排解所造成的,是由于严重的失落感而迸发出的,而寻觅出的只是冷清与寂聊,还有那染愁的秋景,因为要解愁,所以去喝酒;因为酒解不了愁,所以才感到酒淡风急;因为室内冷清,她去关注外景,抬头望却见秋雁,又想起那失去的家园与失去的亲人,所以低头望菊,看那残落的花,想起自己青春不在,所以只想,一个人独自在窗前闷坐,可又偏偏听见秋雨打落在梧桐上敲打着那无所依靠的心,而这一切想消愁的举动,非但没有消愁,反而是愁上加愁

4、,这就是"有意消愁愁更愁"的艺术结构,因此这种愈相反愈相叠的反迭手法,使读者更加体会到词人的愁情深重。这些常见的事物,烙上了作者独特的感情印记,这就是这首词明显的构思之美。  2.体现出的意境美  这首词主体部分,是通过对淡酒、秋风、过雁、残菊、梧桐、细雨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词人的凄苦心情,这是最常见的借景抒情方法,写秋天的时候,不是凉,而是寒;不是清新,是萧瑟,是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变化异常;这里体现出多情女词人细微而独到的体验。写借酒浇愁,巧妙地把它与秋风关联在一起,通过借酒浇愁作用敌不过风添愁力量,把意蕴一下子

5、翻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写秋雁,已经是闻声思旧国,伤心不迭;想不到作者又笔锋一转,借助错觉,添上句"旧时相识",使最不堪回首的往事――4就是昔日与丈夫伉俪相亲的甜蜜生活涌上心头,这样,鸿雁传书的典故就像一把尖刀,戳进她破碎心灵的最痛楚之处;写秋菊,只用其黄花满地、干枯憔悴的本意,足以令人酸鼻,但作者却偏又用暗喻手段,反问语气,将自身化为残菊,将残菊直接比作多情人,竟不知是写菊,写人?菊问,人问?问菊,问人?这期间包蕴了多少身世的慨叹和难言的苦衷!写梧桐细雨本身虽无新意,但将它放在两个直呼告之间,却起到了将愁情推向极端

6、的作用,像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一样。  说到《声声慢》,几乎无不谈到它巧用叠字的特点,有明代陆云龙说"连下叠字无迹,能手";清人徐则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开头十四个叠字造语奇特,在整体建构中起着统摄全词的作用。这个问题分三层考虑:首先,"寻寻觅觅",写举动;"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这举动,环境,心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因愁苦而寻觅,因寻觅而感到冷清,因冷清而心情更愁苦,因愁苦则更要寻觅??????因此,叠字的运用,从思想内容上讲,它往往会加重语气,增强感情,突现事

7、物;从艺术技巧来讲,它往往会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我从文学角度看,已经感到了它的委婉、深沉、奇特、美妙。因此到了后来,效仿的人就很多了,比如著名的有曲家乔梦符的《天净沙》,其词为:"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可见其影响深远。  3.体现出的层次美  本词的感情内容,几乎是单纯的一个愁字,这愁情的发展过程,合乎一个女性的心理活动。全词除开头叠词字句外,共七个层次,前四个层次写气候,秋风,过雁,黄花,是连续地通过写景来渲染愁情,4是一个唤起渐进的过程,体现了愁初

8、发时逐步上涨步步迭加的规律,其中间隔用了"怎敌他,晚来风急"和"如今有谁堪摘"两个诘句,体现了愁情不断上涨在语言上的标志。词人想到看过黄花家国恨,身世感己齐集于心,寻觅解愁举动已彻底失败,愁情已达到顶点,于是忍不住发出第一声直接呼告:"独自怎生得黑!"这呼告是愁绪满地的必然外溢。这无疑于火上浇油点火引爆,一下子就引起愁情恨意的总爆发,让全词在又一声撕肝裂胆的呼告中戛然而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