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

ID:2435542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_第1页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_第2页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_第3页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摘要:针对目前的备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多种数据备份技术、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相互结合运用于数据保护中。通过多种备份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达到减小数据备份窗口、缩短备份数据恢复时间的目的。通过把容灾技术和快照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户的物理错误和逻辑错误。关键词:关键词:SAN;LAN-Free;快照;备份技术;容灾技术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1.引言近年来,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内IT系统架构的核心和关键。一方面,数据的存储架构必须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发

2、展的要求,以SAN(StorageAreaNetp;DisasterRecovery)系统,实现容灾技术和备份技术的完美结合。2.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结合备份技术和容灾软件而设计。由于这套系统既有备份的功能,又有容灾的功能,故将这套系统定义为BADR系统。BADR系统从功能上说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备份,通过设计备份策略、编写备份脚本程序,实现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备份策略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全备份和增量备份。通过备份脚本,确保离线的数据保存在磁带机中。该系统的另外一部分是容

3、灾功能,可以在本地生成生产卷的快照(或克隆),通过编写的同步脚本实现快照(或克隆)从本地到异地的传输。BADR系统既可以保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又可以保护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BADR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BADR系统拓扑图BADR系统逻辑层次上从低到高依次为存储层、基于存储的软件、光纤交换层、主机卷管理器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下面依次说明各层实现的功能。存储层:由两个磁盘阵列系统组成,存储层存放系统的核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基于存储的软件:这一层由多个内嵌存储的软件构成,其中包括生成快照和克隆的软件;

4、光纤交换层:由光纤交换机、主机HBA卡等组成,这层主要担任数据的传输的任务;主机卷管理器:这层负责组织、管理主机硬盘的容量空间;数据层:主要存放所有数据,包括数据库的数据,操作系统的数据;应用层:在本系统中主要指主机端运行的数据库,系统由SANX络、以太X络组成。SANX络由磁盘阵列系统、磁带库和两台光纤交换机组成。把两台磁盘阵列系统称为磁盘阵列A和磁盘阵列B,磁盘阵列A作为本地设备,磁盘阵列B和磁带库作为异地设备。在系统中把磁盘阵列A称为生产端,把磁盘阵列B称为备份端。在以太X络上,连接多台服务器(包括A

5、N备份脚本和CLI软件工具。RMAN是数据库提供的备份标准接口,通过编写RMAN工具来完成快照的备份和恢复;CLI软件工具是磁盘阵列提供的软件接口工具,通过CLI编写程序完成快照的生成和启动过程。下图是系统实现的框图:图2系统实现框图利用RMAN进行备份恢复的条件是:(1)建立一个recovery_catalog,存放RMAN使用和维护的目标数据库的信息,RMAN使用这些信息去决定如何执行备份和恢复的请求。(2)目标数据库必须是在archivelog模式下运行。只有这样,日志才能归档,而RMAN正是利用归档

6、日志进行数据恢复,所以这是一个必备条件。同时archivelog模式也是数据库在线备份的必备条件。(3)RMAN备份中,如果采用磁带机备份,需要安装第三方介质管理库(MML)。恢复管理器保存在RMAN中注册的全部数据库的记录。当RMAN被用来启动备份或恢复数据库时,它将目标数据库与恢复目录中可用的数据库ID进行验证。如果条件一致,RMAN对目标数据库至少建立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只是对目标数据库的一个远程调用,使用PL/SQL接口来执行备份与恢复操作。使用备份软件对数据库做全备份,见图3。图3数据库全备份如

7、上图所示,数据库在备份软件的控制下,备份到EXB-220磁带机中。备份方式采用数据库全备份方式,数据库容量约为200GB,完成备份所需时间为两个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