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ID:2435870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_第1页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_第2页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_第3页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导读: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是一篇属于病害和叶片的开题报告和论文,免费分享给每一位正在论文写作的学生们阅读参考。(1。镇平县植保站,河南镇平4742502。镇平县农技中心,河南镇平474250)菊,别名:毫菊、怀菊花等,以头状花序入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肝经.具有疏防治方法:田间有病叶出现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湿性粉剂加等量的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800倍液,50%扑海湿性粉1500倍液,60%百菌灵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苯菌灵湿性粉1500倍液,7~10d/次,连喷2次以上.2)斑枯病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

2、叶片.初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后扩大成黑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外部有一个明显的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稍褪色.防治方法:①避免偏施氮肥,施用酵素菌或MN沤制的堆肥.②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烧毁.③发病初用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00波多液,50%苯菌灵1500倍液,30%乙蒜素乳剂1500~2000倍液喷洒.3)锈病:引起锈病的病原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叶片上出现浅斑点,叶背对应处生出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病斑多时,叶缘上卷.不开花或开花后大量落花.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5%酮湿性粉1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

3、唑)乳油3000倍液喷洒.4)枯萎病由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引起的病害.发病株茎基部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下根部外坏死或变黑腐烂,茎杆裂开,产生白霉.地上部叶片变浅发黄,萎蔫下垂.防治方法:①发现病株立即清除,病穴用生石灰或消石灰填充消毒.②全田根茎喷淋3%甲霜灵。恶霉灵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苯菌灵1200倍液,也用50%琥胶肥酸铜湿性粉400倍液及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4~0。5L,连灌2~3次.5)根癌病由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菌细菌引起的病害,发病部位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不等的肿瘤.初灰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不硬,

4、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生长缓慢或枯死.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对怀疑有病苗木,定植前,用72%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浸泡30h,也用1%硫酸铜液浸泡5min,亦用高锰酸钾3000倍液浸10min,捞出冲净定植.也利用野杆菌素K84制剂浸根,对癌肿防效极佳.6)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根茎.初茎下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成灰白色,潮湿时病部软腐,表生白灰霉层,后期病茎皮层霉烂成丝裂状,内生有鼠屎状黑色菌核.防治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及时用40%多硫胶悬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湿性粉剂800倍液,50%菌核清湿性粉剂500倍

5、液喷淋.7~10d/次,连喷2次以上.7)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成株期主要危害根茎.初根茎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湿斑,后绕茎及向下延伸.病部以上叶片枯黄停止生长,叶片脱落,下部引起根腐、茎基腐、长出白色疏松的菌丝体.后期出现黑色油亮油菜粘状菌核.防治方法: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消石灰或生石灰填充消毒.也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倍液,灌病穴及淋灌周围健株茎基.②也用培养的哈茨木霉0。4~0。5kg,掺细土50kg,混匀撒覆病株及周围健株茎基部.③药土施后及时进行一次中耕,切断蔓延通道.延缓传播速度.8)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引起的

6、病害.产要危害叶片,初叶片上出现浅斑点,后扩大病叶布满白粉状霉物.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甚至脱落.防治方法:田间有病叶出现,用35%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0%粉锈(酮)乳油1500倍液.7d/次,连喷2次以上.9)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茎.病叶褪色叶斑不规则,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有稀疏先污白后黄白色,最后深褐色菌丝.防治方法这篇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0auto;font-size:12px;color:#666666;">病害和叶片开题报告和论文现及时拔除烧毁.③叶面喷洒神奇806复合剂或20%复生灵

7、(复钠。啉胍)500倍液喷.7~10d/次连喷2次以上.2营养保健施药技巧当防治病虫每次喷药时,喷药液中每百斤加人中威复硝酚钠2~3g,提高药效,增加防效,降低有毒物质残存及积累,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达到绿色、环保、健康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