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ID:24370879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中学周明亮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受急功近利的升学观影响,存在着诸多问题。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不但不能起到激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作用,反而堵塞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桎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缺乏钻

2、研,意思表述不清。部分数学教师不深入钻研教材、不认真分析学情,奉行“拿来主义”,对网上下载的教案不加修改,导致课堂提问缺乏实用性,问题设计过深或过于容易;缺乏系统性,教师抓不住重点,意思表达不清,学生搞得满头雾水;提问缺乏梯度,有时跨度很大,思维缺乏连续性。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没有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基础水平和思维能力,总是想方设法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引导学生按固定的思维发展,问题设计呆板、僵化,学生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后面,思维发展缺乏广度和深度,创新意识受到扼制。3、教学呆板,缺乏灵动。部分教师以讲代练,以讲替代学生

3、的思考过程,课堂俨然变成“讲堂”,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教学缺乏动态生成,只是一味的按预设的“标准思路”,学生总是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久而久之,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4、多媒体抢占了学生地位。不用置疑,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其得到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兵有形象生动、声色俱全的特点,倍受师生的青睐。然而,部分教师以多媒体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致出现了越俎代庖的抢位现象。一方面,“连珠炮”式的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应接不暇。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中应用着过多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生怕学生搞不明白,渲染得过于详尽,以致破坏了学生的想象

4、能力。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1、注重趣味性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学W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求知的潜在力量,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问题着迷,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全身心的投入思考。教师要通过历史故事、数学家故事、趣味小故事的讲解,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提出富冇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塱,促使他们在解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教者引用了《九章数学》中的“方程章”中的第一题:“今有上禾三秉(古代容量单位),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

5、,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教者通过有趣的数学问题,唤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问题环境下积极探究。2、注重启发性。《论语•述而》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探究,经过冥思苦想却想不通吋、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式提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变为“学堂”,倡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3、注重适度性。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方式,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若提问数量多、难度大,学

6、生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问的效度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在设置问题吋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能力,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过于容易往往提不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有所懈怠,问题过难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4、注重层次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学基础、学4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入手,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扩充内容,加人深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奋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析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鼓励学生各

7、抒己见,让他们敢于做出各种猜想。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强化自我反思,提高提问技巧,要善于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