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

ID:24376110

大小:66.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_第1页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_第2页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扎克尔.祖库拉(新疆英吉沙县人民医院844500)【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166-02【摘要】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法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3500人中,按年龄段分为3组:1组:35岁以下组,2组:35〜48岁组,3组:49〜65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在增长,三个年龄段对比,除了低HDL-C第2组和第3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各个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

2、,第3组明显高于第2组,P<0.05。结果按性别分组,两组间除低HDL-C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几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开展健康体检,对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九个危险因素:(1)血脂异常。(2)吸烟。(3)糖尿病。(4)高血压。(5)肥胖。(6)缺乏运动。(7)饮食缺少蔬菜水果。(8)精神紧张。(9)长期过量饮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居各种死因之首。75%

3、的幸存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50%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40%属于重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入选及标准1.1.1年龄在32岁以上:144例中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8岁,总平均年龄60岁;男性平均年龄63岁,女性平均年龄64岁。1.1.2ICVD:脑梗塞、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心愿性猝死、心绞痛、隐性心脏病。1.2方法1.2.1临床检查每位参加者静坐休息5min后测量3次坐位血压(测量前半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剧烈运动)。测量2次体重和身高。1.2.2实验室检查采取空腹血用于测定血脂、血糖。采血

4、前确认空腹时间,空腹不足10h者不予采血。血样在体检中心做初步处理,然后运至医院生化实验室进行统一检验。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p

5、USmn;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行×列的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运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2.1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冠状A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主要成分是以纤维蛋白作为网架结构的“红色血栓”。是纤溶药物的作用底物,故应行溶栓治疗。而辅助溶栓治疗的抗栓治疗的0的在于提高开通的

6、速率和开通的比率尤其是提高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减少溶栓后的血栓性再闭塞和弭梗死。B前急性心肌梗死后抗栓治疗的主要制剂是阿司匹林和肝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后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延期血管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和非致命性脑卒中率-砺禁忌,心肌梗死后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2.2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其发病的机制也是斑块的破裂,形成的血栓多数未使冠状A完全闭塞,血栓的成分主要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治疗的原则足稳定病变,防止病变进展,减少病死率,减少发展为ST段抬高的

7、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早期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加肝素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A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基础。作为二级预防,在急性冠状A综合征后阿司匹林应该无限期使用,如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可选用氯毗格雷。无论高危、低危、行介入治疗还是非介入治疗,加用氯毗格雷都能在阿司匹林加肝素(低分子肝素)己经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2.3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1)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患糖尿病或己经存在心脑外围血管疾病,则应考虑U服阿司匹林预防。(2)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没奋必要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如果年龄火于50岁或者存在高脂血症、糖尿

8、病等,应口服阿司匹林预防3讨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奋增长趋势,而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等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中青年人的体检资料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中青年人体内己悄然伴有病理改变,存在一至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在增高,这些危险因素最终会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男性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这一方面与男女性的生理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男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分工不同、工作强度不冋有关,而II也与男性的不良生活4惯(如吸

9、烟、饮酒、膳食不平衡、熬夜等)较多有关。这些不良习惯长期下去,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疾病。对青、中、老年人群进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