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

ID:24387952

大小:5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_第1页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_第2页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_第3页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力发展茶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均适宜茶树生长,黔西县茶叶品质优良,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曾作为贡茶进献皇室。近年来,黔西县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利用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按照《贵州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茶产业,进一步改造现有茶园,打造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茶产品,实现由种茶大县向制茶大县的转变,打响脱贫攻坚战。茶产业大格局形成走进黔西县花溪乡瓦房村斗篷山,原有的荒山被生机盎然的茶园替代。早在2011年,花溪乡就开始尝试种植茶叶,并将之列为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通过“点上做精品、效益带发展”的方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茶叶种植中

2、,助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到1500余亩,形成板块型、规范化的中长期产业。为进一步促进茶叶种植落地生根,黔西县采取符合各镇(乡)实际的可行措施不断壮大茶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发展;组建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好管护责任,做好茶园农事活动,加快茶叶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前期政府支持,后期群众管理”的方式助力群众致富。“茶色增绿姿,茶香味更浓。”为壮大茶产业,黔西县还着手打造具有黔西特色的茶叶名片,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开展茶山旅游、举办少数民族茶艺茶文化展、组织走进茶山农家乐等活动宣传推介花溪乡茶叶,促进黔西茶产业借助名茶造声势昔日作

3、为贡品的帝王茶,而今在上海茶博会上获金奖,更被茶叶专家论证可建高端品牌产业基地,这就是黔西县中坪镇飞蛾村(黄泥屯)茶叶的辉煌发展。目前,飞蛾村有茶叶种植户200多户,茶叶大户19户,其中以龙正乾、龙正鹏、龙志康等种植的茶叶最为有名,基本上都是客人直接到家里来购买,每斤300元(初加工产品)。最贵的要数龙正乾制作的桂花茶,其中不仅加入了千年“桂花王”树上的桂花,更冠有曾是奢香夫人上贡皇帝贡品的头衔。黔西县雨朵镇龙场茶又称“水西古茶、化竹茶”,史书中记载此茶在清朝期间很有名气,其中的“金雀茶”是有名的贡茶,茶树历经千年至今还在。据悉,黔西县新仁乡等地仍现存有优质古茶树,吸引游人前往品千年古茶、观千

4、年古茶树。借助这些名茶,黔西县不断做大茶叶品牌,依托大数据,通过云上贵州电子商务平台,让辭西茶叶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目前,该县出产的茶叶主要以绿茶为主,偶有小量红茶。其中有龙场茶、“花都松针”“谷里毛尖”等绿茶品牌;还有“花都雀舌、黔龙茉莉花茶、黔龙玫瑰茶、花都毛尖、谷逸茶、水西古茶等名优茶产品。多措并举促发黔西县谷里镇素有“茶乡”之称。2008年以来,谷里镇茶叶种植面积从不到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余亩。“十二五”以来,谷里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结合规划目标任务,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大户带动,龙头拉动”的方式,全力打造“万亩茶园”示

5、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完成15000余亩茶叶种植任务,其中改造原有老茶场“小叶种”近3000亩,新种福鼎大白茶12000余亩。黔西亿鑫茶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茶叶9000余亩;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茶叶1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1000余亩,逐步完成了以无性系福鼎大白茶为推广,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全方位发展的目标。为进一步壮大茶产业发展,2012年6月,黔西县茶药产业局成立,专门负责全县茶药产业的发展工作。谷里镇以亿鑫茶叶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与县茶药产业局联系,整合“三江源”项目资金,发展茶产业。同时,出台政策助推茶产业快速发展。黔西县委、县政

6、府出台了《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整合专项涉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黔西县特色农业产业资金整合管理实施方案》,修改和完善了“茶药产业扶持政策”。这些方案和政策的出台实施,助推了全县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黔西县绿色工程生态示范茶场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020亩,无公害绿茶认证产量5吨;谷里茶场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500亩,无公害绿茶认证产量1.5吨。经贵州省质监局进行市场抽样调查,“花都松针”“谷里毛尖”绿茶全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全县茶叶企业通过QS认证的有黔西县黔龙有限公司、黔西县绿色工程生态示范茶场2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认证的有2家、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7、HACCP)认证的有2家。全县茶园面积由2008年的0.6万亩发展至现在的6.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57万亩,年产量421吨,年产值近4200万元。全县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近5万亩,占茶园面积的76.9%,16个镇(乡)60多个行政村有3.57万涉茶农户,0.34万人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