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

ID:24397434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4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_第1页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_第2页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_第3页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_第4页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李心沫:女权与艺术李心沫:女权与艺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李心沫:女权与艺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艺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残”了,也会和大家一样“中庸”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中庸”思想更堕落的了。我不喜欢“中庸”,所以也做不出什么“中庸”的艺术。  《收藏·趋势》: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艺术行为,目前在国内没市场。  李心沫:我从来都没有想过靠这些作品去挣钱。我一直在教书,艺术只是副业,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如果真是完全是为了市场,我李心沫,1976年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父权家庭,于是反叛成为她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她的生命历程演化成她的女权主义艺术,她打开自己的身体,沿着记忆的轨迹,将美与残酷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见到李心沫,是在798高氏兄弟艺术馆二楼的树上咖啡厅,她的外表不像她的艺术那么前卫大胆,而是优雅含蓄。那么,关于她的超乎寻常的女权艺术,她是怎么言说的呢?  《收藏·趋势》:现在许多女性艺术展都比较温和,我也看到,之前您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还没有开始。  李心沫:是的。其实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还是非常激烈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当然,那时是有一个大的时代

3、背景的,就是民主革命。但后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女性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被商品化和被弱化了。针对妇女的性暴力,以及存在于职场中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更多的理由凸显出来。现在大家谈到“女权”很避讳,这个词本身就很敏感,因为与权力有关。其实在国外,有一个基本共识——女权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性别歧视既是违背人权。国内没有这种意识,即使是一些民主人士,也没有意识到“女权”也是“人权”。  西方的女权运动是伴随着民主革命开始的,力求实现包括种族,性别,阶级的平等。女性主义艺术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产生的,女艺术家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争取

4、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打破了之前一直由男性统治的艺术领地,越来越多的女艺术家得到世界的承认。中国女性的权利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而是自上而下赋予的,所以缺少一种独立和自觉。实际上还是不平等的,比如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从实际来看,并没有多少女政治家、女教授,也没有多少女艺术家。  女性主义理论80年代后开始传入中国,开始是文学界,后来是艺术界,但由于理论的薄弱,导致女性主义艺术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一种女性气质,而缺少一种反判性。越到后来,越远离女性主义艺术,而演变成女性艺术,其实就是“女人的艺术”,所以我说,真正的女性主义艺术在中国还没有的开始。

5、但其实这其中也有很好的女性主义作品,只是许多艺术家没有形成更加明确的创作理念和女权意识。  《收藏·趋势》:女性艺术家走不出来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理由?  李心沫:有。但是,我的观点是:人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不是一个个人的理由,而是社会的理由。比如在国外,在一个展览里面或者是会议里面会男女各占一半,但是在国内的绝大多数重要的展览里边,女艺术家只占有很少的比例,女性只是作为陪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性别平等只有在社会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越是在更加公正和文明的社会里,女性越会得

6、到更多的机会和尊重。  《收藏·趋势》:您觉得女性掌权,男性会不会也是被压抑的?  李心沫:这正是人们对女权的误区之一。女权并不是要掌权,然后去压迫男性。它反对的是这种压迫的机制本身。女权是追求每个人的独立与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消解权力结构,即不要强权也不要屈从。我们的社会结构恰好是这样一种家长制的结构,所以导致一切人际关系都是按照这种等级秩序划分的,所以出现强势与弱势。男女的关系恰是在这样的一种结构里面,所以是不平等的关系。根据女权的理论,两性是平等的,实现平等的前提是打破一种性别压迫另一种性别的制度。  《收藏·趋势》:您的作品

7、跟西方女权主义艺术家的表达颇为相似,都比较直接、大胆。  李心沫:受到她们影响是一定的,因为我读过不少女性主义的书籍,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我的创作更多与个人经历有关。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当时都无法解释——怎么会经历那么多的挫折,后来看女性主义的理论,我才越来越明白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似乎所有痛苦的都源于你生长在一个父权的社会,而你内心里其实是充满反叛的。当我往内心寻求得越深,就会相遇自己的艺术。当我发现内在的艺术的时候,我也在重塑自己。一个小说家,其最成功的作品往往是他的自传,但他写的不只是简单的自己,而是经过分析,能引起读者

8、共鸣的艺术,同样如此。艺术家不仅要立足于自己,更要让别人感受到。我的作品一方面会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放进去,但同时也有社会性,我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一部分来解剖。  《收藏·趋势》:但中国是一个崇尚中庸之道的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