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ID:2440174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_第1页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_第2页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_第3页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_第4页
资源描述: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第一 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破坏心脏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状态的不同,可将电流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一、感知电流  定义:引起人的感觉的较小电流。  成年男性:约1.1毫安。  成年女性:约0.7毫安。  二、摆脱电流  定义: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较大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毫安较小摆脱约为9毫安。  成年女性:平均约为10.5毫安较小摆脱约为9毫安。  三、致命电流  

2、定义:指在较短时间内危机生命的较小电流。  致命电流:50毫安  说明: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因此,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称为致命电流。  第二 通电持续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越危险。原因是:  (1)通电时间越长,体内积累局外能量越多,心室颤动的危险性越大  (2)心脏搏动每一周期中,只有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01.秒左右的易激期对电流较敏感,通电时间越长,重合这段危险时间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越大;  (3)通电时间越长,人因出汗等原因使得人体电阻降低,人体通过电流进一步增加

3、,触电危险性增加。  第三 电流的频率  频率25-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较严重,10Hz以下和1000Hz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电压较高,仍有点击致死的危险。我国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属对人体伤害较严重的交流电之列。  第四 电流的途径  电流通过人体任意途径都可能使人死亡。例如,电流经过某一局部,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紊乱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人的头部会使人昏迷,甚至不醒而死亡。  心脏是人的薄弱环节,通过心脏的电流越多,点击致命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从左手到前胸是较危险的电流途径;从手到脚,从左手到右手都是很危险的的电

4、流途径;从左脚到右脚的电流途径的危险性小,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经过全身或引起其他二次事故。  第五人体状况  人体的平均电阻可按100欧姆-3000欧姆考虑,一般正常情况下按1000-1500欧姆计算。  但接触电压一定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人体电阻。人体电阻越小,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电阻包括人体的内部电阻和皮肤电阻。  人体电阻不是固定不变的。接触电压增加、皮肤潮湿程度增加、通电时间延长、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增大、环境温度升高以及皮肤破损都会是人体电阻降低。  我们以接触到250V交流电为例说明人体电阻的变化:  

5、(我国民用的单相交流电电压为220V,离变压器较近,电压可达240V。)  皮肤干燥:1500欧姆(干燥场所,电流途径单手至双足的人体电阻)  皮肤潮湿:1000欧姆(潮湿场所,电流途径单手至双足的人体电阻)  皮肤湿润:650欧姆(特别潮湿场所,电流途径单手至双足的人体电阻)  浸入水中:325欧姆(游泳池或浴池中,基本上是体内电阻)  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精神正常与否是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内在因素。患有心脏病、结核病、精神病、内分泌器官疾病和酒醉者,由于自身抵抗能力较差,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触电的后果更严重。  此外,女性和儿童触电的

6、危险性都比较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