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

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

ID:24402080

大小:5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_第1页
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_第2页
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_第3页
资源描述:

《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振动排痰仪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疗效蔡欣钟平蓉姜瑞花方水秀余利琼(成都新津县人民医院内四科四川新津611430)【摘要】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排痰。【关键词】振动排痰仪临床应用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2、】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51-02在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除原发病的治疗外,关键环节是呼吸道管理,而呼吸道管理的关键是痰液的排出。因此在肺部感染治疗中,及时排出痰液,畅通气道尤为重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40例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48岁。均为体质虚弱,肺部感染偏重的患者。1.2方法1.2.1分组方法抽取40例体质虚弱,肺部感染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

3、仪排痰,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排痰。1.2.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祛痰、雾化吸入、翻身等治疗。对照组釆用传统空掌拍背排痰,每H3-4次,每次10〜15分钟。患者取坐位、半坐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空掌拍背,利用腕部力量,有节奏地由外向内,自下而上拍患者背部,力度视患者的病情而定,频率30-40次/分,边拍边鼓励患者咳痰,必要吋吸痰;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进行排痰,方法按使用说明书。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体质消瘦的老年病人由于消瘦骨质疏松,频率不宜过大,一般对体质肥胖的病人频率可适宜增加,选择适合的叩击头和

4、振动频率,使患者取坐位、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叩击头在背部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行叩击振动排痰,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排痰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排痰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叩击头的位置和方法,使其达到最佳效果。1.2.3观察项0与判定指标1.2.3.1观察项B监测两组排痰治疗前及排痰治疗后10天,肺部痰鸣音、呼吸音及血氧饱和度变化。1.2.3.2疗效判定标准①有效:10天后痰液易于咳出,肺部听诊痰鸣音明显减少,呼吸音较前增强或正常,SPO2>90%;②无效:治疗10天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肺部听诊双肺

5、闻及痰鸣音或呼吸音减弱,SPO2<90%。2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排痰效果及血氧饱和度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两组排痰治疗前、后效果比较3讨论采用空掌拍背的方法,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的代谢物松动脱落,流入气道被咳出,对痰液引流可起到一定作用,冇一定疗效,但人工方法浪费人力,空掌拍背用力不均衡,力量过轻,达不到疗效,力量过重,患者感到不舒适,且患者须更换体位。而振动排痰仪是根据物理定向叩击原理设计,其可提供两种力:一种是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垂直力;另一种是平衡于身体表面的水平力。每分钟25〜35次的振动频率和人体组

6、织的自然频率相近,能很好地传导到深部组织,作用于深部的细小气道,可以奋效地排出细小气道中的痰液,并能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舒张,改善肺通气状况。另外还可使紧张的肌W放松,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且震动刺激时多数患者诉舒适感增强。奋几种叩击头,使用吋可不受患者体位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省力。配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及舒利迭吸入的病人应该选择在雾化后进行排痰,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及舒利迭使支气管的平滑肌舒张此吋进行排痰仪的使用更迅速有效的排除细小支气管的痰液。综上所述,通过振动排痰仪的深部叩击作用,能够奋效地

7、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刺激咳嗽机制,使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能冇效咳出,减少细菌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冋流,消除水肿,减轻阻塞,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音。震动排痰仪具有穿透性强,定向力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对于深部痰液的排出效果明显。调查发现,对于胸部物理治疗,治疗方法越温和,越被病员所接受,依从性越好,与空掌拍背相比较,振动排痰仪更易被患者接受。排痰仪有几种叩击头及不同的频率、吋间的选择,使用时可不受患者体位的限制,使用方便,安全省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8、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