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

ID:24402858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1页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2页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3页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学习数的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关键词】数感;小学生;生活;培养;联系实际何谓“数感”?怎样培养“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川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

2、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于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领悟能力。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中,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教学方血的经验,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感浅薄的几点认识。一、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体验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事物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摄取生活中的素材,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数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构建立数感的框架。例如,在教学数字编码的时候,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3、极性,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门牌号、火车票的座位号、电话号码……”。在教学“小数的认识”的时候,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的手指、课本的长度……通过这样的说一说,找一找,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对数产生亲切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二、情境创设,在生活实践中发展数感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屮去。因此,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悟、提升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B学生的数感。在教学“千米的

4、认识”,让学生感知1千米的这个环节屮,我选择了把课“搬”到了操场上。在操场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并适时的抛出问题,如果你现在沿着操场走一圈,你走了多少米呢?综合学生测量的数据,我让学生沿着操场走走感受了“1千米”这个量。学生的一句“啊,原来1千米有这么远的呀”让我欣喜若惊,让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有价值、有意义。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在整个动手测量、计算、体验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激情与兴致深深的感染着我。生活是数感的舞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相信在这样精心创设“舞台”下,学生的数感一定会与日俱增的。

5、三、在数的运算中,强化学生的数感对运算方法的判断,对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因此,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可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例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感,我设计了如下题目:小明有5元、2元和1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式呢?刚开始,部分同学考虑都比较片衙,只想出了少数的几种解决办法。经过学生的反复推敲、交流,最终班上学生的汇报如下:①5X6=30(元)②4X5+2X5=30(元)③4X5+2X4+2X1=30(元)④4

6、X5+2X3+4X1=30(元)⑤4X5+2X2+6X1=30(元)⑥3X5+2X6+3X1=30(元)⑦3X5+2X5+5X1=30(元)在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中,学生们经过反复的推敲、交流、讨论,深化了对运算方法的判断,对运算结果的估计,从而间接的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此外,在平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屮,经常性的渗透门算、估算方面的知识,注重学生运算能力方面的提高,对强化学生的数感都是息息相关的。总而言之,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积

7、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去慢慢沉淀、感知、体验和感受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专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摄取生活屮的素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数的运算屮,强化学生的数感,把培养数感的任务恰如其分的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数学的世界,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感!参考文献:[1]王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2]马云鹏《认识数感与和发展数感》,《数学教育学报》2⑻2年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