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

ID:2440689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_第1页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_第2页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_第3页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经学文本的演变》阅读答案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大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

2、《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今天下传习”。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高宗永徽四年《王经正义》颁行后,速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称《九经正义》。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科书。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杲。唐至宋初数百年,

3、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也有学者认为,“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又,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王安石自撰《三经

4、新义》,颁行学校,作为士子惟一“经术”和科举考试标准。实际上,这是新党集体思想的结晶。“过分热衷于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的作法是导#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致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后,经学文本进一步发展。朱嘉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读书人的必修教科书,也是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为适应读书应举的需要,宋代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流行于世,清代增有《弟子规》读本。8.下列对“经学”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起源于子夏和荀子的经学,随着时代

5、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B.经学在两汉时处于独尊地位,隋唐后因与科举结合而对儒家通识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C.唐末后数百年间,《五经正义》一直是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也是天下士子谨守的官书。D.经学文本经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四书集注》是以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9.下列不属于“推动了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的一项是A.唐太宗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B.贾公彦、杨士勋、徐彦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经学文本,合称的《九经正义》成为唐代明经科取士的经说。C.北宋

6、庆历后,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改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D.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成《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的必修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论语》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被列为经学教科书是在唐文宗太和年间。B.唐太宗和唐文宗都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的训解、阐述,并完成了经注的统一,使经学得以发展。C.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兴盛,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天下,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前人经学的文本。D.宋以后《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之所以流行于世,与读

7、书人适应科举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11.简要概括经学文本在唐代的演变特点。(3分)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8.D9.C10.D11.经学文本由多家注疏到逐渐统一;经学文本内容不断拓展;经学文本成为取士的经说。(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