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

ID:24414249

大小:6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4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_第1页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_第2页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_第3页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_第4页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融合教育的社会学融合教育的社会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融合教育的社会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残疾人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关键词:冲突融合残疾人  分类号:G760  1、社会学视野下的融合教育运动的分析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残疾人。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残疾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排斥和被拒绝的状态。人们认为“残疾”是上帝对恶魔的惩罚,“残疾人”则

2、应该被杀戮和消灭。在这种愚昧文化的引导下,残疾人一直被隔离在主流文化社会之外。直至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流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才逐渐得以转变。对于残疾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以及应该接受何种教育,则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的嬗变。从“去机构化运动”到“回归主流”、“一体化”以及“融合教育”思潮的兴起,残疾人从“拒绝和排斥”到“隔离但平等”的双轨制教育体系逐渐转变到单一制的“全纳”和“融合”教育体系之中。从这一系列的社会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趋势。  第一,残疾人的融合教育发展历程,是一部人类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史。  残疾人的融合教育,一直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文明与野蛮不断

3、斗争和交织的综合体。长久以来,残疾人被当做社会的异类,他们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能参加宗教活动的,也不具有结婚的权利。在文学作品中,他们也常常被描写成“罪犯、怪物或性变态者”。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中,残疾人是劣等的人,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这都表现出社会本身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野蛮特征。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残疾人的存活境遇才有所转变。盲、聋等残疾人在教会的帮助下能够获得教育,但这种教育更多地是从医学角度对残疾人进行缺陷补偿,教育安置形式也一直处于隔离化的环境之中。直至19世纪60年代的人权运动,尤其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的推动之下,残疾人才被认为应该与社会中的大多

4、数人群一样,在同一个教育体系中获得平等的、适当的受教育权。这表明残疾人的融合教育,它的萌芽和发展是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而不断进步的。  第二,残疾人的融合教育运动,蕴含着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博弈和冲突。  融合教育,最初由Stain]3aek夫妇于1986年提出,并在1994年西班牙《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正式确立,它提倡“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在融合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残疾人应该获得“零拒绝”、“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个别化教育计划”、“正当程序”等各种权利,且在美国94-142公法

5、中获得了确认。该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蕴含了不同社会群体对残疾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以及接受何种形式的教育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博弈和冲突。残疾人的融合教育,从“慈善型”到“权益型”进行转变,即残疾人接受融合教育,不再是社会贵族阶层的恩赐,而是同其他群体一样,拥有接受融合教育的权利。在这种转变之中,体现了社会分层体系下的上层社会群体对残疾人群体的由拒绝到接纳,由排斥到融合的文化观念上的转变。  2、社会学视野下的融合教育表现特征  在社会学视野下,融合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家庭、学校或机构,它具有社会性,即它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所有的人群,无论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群,还是社会底层

6、的人群,都应该接纳和帮助残疾人接受适当的教育;所有的残疾人,都有权利接受终身性的融合教育。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下,融合教育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文明性。  2.1融合教育的融合性特征更为明显  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无论是存活状态还是发展状态,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残疾人的教育状况,在“随班就读”和融合的趋势下,大量的残疾人可能获得更多教育发展的机会。从安置模式上讲,他们不再只是在家里和残疾人机构里接受教育和服务,而是走进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并从特殊教育学校向普通学校进行流动,从特殊班向普通班进行转移,并能够接受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各种特殊教育资源的支持。从

7、融合范围来讲,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融合,也包括残疾人所在社区各种资源的支持。学校教育仅仅只是残疾人教育的一部分,他们的存活与发展更多地要依赖于社区、社会的教育和支持。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立足于社会,与普通人一起工作和生活。从融合对象上讲,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中的学龄特殊儿童,更要包括各年龄阶段、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在终身教育理念之下,残疾人有获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融合的质量上讲,要逐渐从形式化的融合向实质性的融合进行转变。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残疾人放置于普通学校和普通班,也不是简单地提供同样的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