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ID:24417014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摘要: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伤小,疗效好,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以下介绍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我院儿科的应用。关键词: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敷、中药直肠滴入一、中药硬膏热贴敷(经皮治疗仪)经皮治疗的原理:将药物贴附于患者穴位上,通过相应穴位受到发热,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皮肤通透性,具有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减少

2、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等优点,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提高人体免疫力。腹泻选穴双天枢,肺炎选穴为肺腧。经皮治疗的作用: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祛痰散结经皮治疗的适应症:慢性胃炎、腹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经皮治疗的禁忌症:局部瘙痒、红肿充血、皮疹者。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家属说明经皮给药治疗的目的、原理、意义,并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取得合作,采取患儿易接受的体位(多取坐位),避免患儿哭闹不安。2、操作前先开机检查机器性能是否正常,调好各种参数,再将电极、药片贴于穴位皮肤上。3、治疗过程中若有

3、报警声,应检查药片与皮肤、药片与电极是否接触良好。4、治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完整,若局促皮肤发红,即停止治疗,并给与碘伏涂擦1-2次红肿消退。二、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的原理:是将中药研末,贴附于患者穴位上,药物成分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起到的治疗作用。敷脐疗法用于肺系疾病症见咳嗽,咳痰以肃肺化痰;用于脾胃系疾病症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理气和胃;改善小儿厌食症状;改善小儿自汗、盗汗症状。取穴:神阙穴。中药外敷助于退热。取穴:双侧内关穴。中药外敷改善小儿遗尿症状。取穴:双侧涌泉穴。

4、冬病夏治有助于温阳利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穴位贴敷的作用:清热解毒、止咳、袪痰散结、消肿止痛。穴位贴敷的适应症:发热、肺炎咳嗽、气喘、感冒、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穴位贴敷的禁忌症:局部瘙痒、红肿、皮疹、水泡者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病症遵医嘱将中药研粉过筛,取适量药粉用醋(脾胃系疾病用姜汁)调成糊状,均匀摊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厚薄适中,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2、充分露穴位处皮肤,清洁局部皮肤,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3、用敷贴将包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观察敷药处皮

5、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4、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5、贴药通常保留4小时,如有红肿、瘙痒不适症状,及时停用。三、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直肠滴入原理: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通腑泻热、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用于高热患儿助于退热及泄泻患儿症见便稀伴粘液,有或无腹痛症状。操作方法: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去渣凉至适宜温度(退热剂凉至室温,止泻剂凉至39—41°C),倒入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取左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抬高

6、臀部垫小枕约10cm;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关闭灌肠袋开关。分开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直肠,婴儿2.5—4cm,儿童5-7.5cm,左手持肛管固定,右手打开灌肠袋开关,将药液匀速灌完,关闭开关,拔出肛管,卫生纸轻压肛门;指导家长将两侧臀部靠拢,尽量保留药液达1小时,至少30分钟。以达到药效。注意事项: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腹泻较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应用直肠滴入与直肠注入疗法。2、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

7、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3、药物片剂一定要研细,防止堵塞导尿管。灌肠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以上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我院儿科被广泛应用,另外还开展了小儿推拿,红外线,捏脊等技术。指压人中、合谷穴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缓解抽搐症状。其中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敷,小儿中药直肠滴入,因其无创,能明显减少患儿痛苦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应用范围广泛,被患儿和家长高度认同,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中医传统护理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