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ID:24420644

大小:58.2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4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_第1页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_第2页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_第3页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_第4页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引言:荆州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川、渝、湘、鄂区位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优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也造就了荆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荆州市在几代人努力下,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但荆州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中处于最低阶段。因此,怎样提升荆州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前首要的问题。荆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荆州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

2、源相对匮乏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荆州优势资源在于土地、水和文化,从而荆州优势产业就是生态农业和人文生态旅游。因此,以荆州城区为辐射中心,建设生态市是使荆州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建立了实施这些战略的保障体系。摘要: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荆州

3、,区域经济,定位,产业,对策一、荆州区域经济现状分析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上分析,经初步核算,2006年~2008年度,荆州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6、519.63、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1.45%、12.4%、1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73、154.20、187.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7.8%、8.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1.78、174.15、211.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69.56、191.28、224.95亿元,比上年

4、分别增长12.9%、10.1%、12.0%。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江汉平原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

5、转移量偏少,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二、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才可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一)荆州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地形优势。荆州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河流交错,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湖泊密布,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2、气候优势。荆州市属亚热带季

6、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3、交通节点地位优势。荆州从地理上讲是两湖平原中心,从地缘上讲是两湖平原的结合部。从古到今,荆州一直是中国东部向西南过渡的重要节点,随着“四纵四横”之一的沪汉蓉高速干线铁路即将贯通荆州,联合汉宜、汉光等高速公路,荆州成为鄂西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十分明显。(二)荆州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位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荆州市处于湖北省乃至中部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经济圈”(指武汉以及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

7、桃、天门、潜江9个城市)对荆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很多的发展机会。2、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弱势长期存在,信息不通畅,人员流动受阻,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成长,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3、远离行政中心,区域行政壁垒长期存在,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在根本上改善,对荆州享受政策优惠和发挥区位优势产生不利影响。三、促进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明确产业定位,调整产业结构。1、充分利用地处江汉平原的优势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农业。重视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8、推进农村农业体制改革,发展大农业和现代化机械化农业;以江汉平原为经济腹地,促进江汉平原水稻产业带、水产品产业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保持其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地位;培植一批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依靠国家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粮食补贴等惠民政策,节约农业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落到实处。2、将工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