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ID:24466029

大小:57.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探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谢升红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563500摘要: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创新需要人才,教育就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阵地。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祌。这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依据,广大政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为社会培养山大批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初中政治思维一、巧设悬念生疑,点燃政治思维的灵感火花1.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

2、是从问题开始的。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学生思维经常是由疑问开始,有了疑问才有探宄的可能,有了疑问才有探究的动力,没有疑问就无从思起,更谈不上积极思考和培养思维能力。在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己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政治学科思维的积极性,点燃政治学科思维的火花。2.政治教师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心生疑惑,引起学生认识上的

3、矛盾,引导学生步人“心求通而未得意,口欲言而未能之”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扩散,思维的火花迸发,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巧设悬念便是无疑而牛.疑、激发学习兴趣的好途径,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教学“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时,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实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A)兴趣,特意列举了以下两个案例:一则是王某,男,22岁,在坐公共汽车吋偷到了乘客的20元钱,被抓住后只教育了一番就放了;另一则是

4、李某,男,22岁,持刀人室抢劫到20元钱,事发后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学生一看到这两则案例,马上就议论纷纷发表疑问了:为什么两人都是违法行为,同样都只拿到了别人的20元钱,所承扪的法律责任却冇那么大的差别?使学生生疑,形成一种急欲获取知识的心理,带着问题认真看书、认真听课,寻找答案以释疑。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有兴趣,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要求。所以,良好的学4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

5、习兴趣,要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寓理于例,激活学生。所谓“理”,即道理,就是思想政治课讲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例”就是具体的感性材料。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这说明了“理”,与“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仅靠就理论讲理论的方法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凭借事实,挑选古今中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科技成果,含意深刻的寓言和革命故事等作为依托,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日常

6、生活中的事例,由事入理,以事论理,将所要阐述的理论观点寓于所举事例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铺垫。2.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奋疑问才奋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奋所创新。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当他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吋,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7、情,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反复地考量,这样才能做到适吋地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时采用辩论式教学:辩论赛是锻炼学生口才和思维反应能力的冇效手段,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先提出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辩题,比如:“初中生应不应该带手机上学”。这样,把这项辩论赛的程序交给学生去组织,学生之间沟通较方便,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组织,而II还提升学生的兴致,开发其创新思维。同吋学生为了争得荣誉,会进行全面的搜索信息,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了充分展现,同吋,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融会贯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