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

ID:24469533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_第1页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_第2页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_第3页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研究牡丹江市康安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目的:对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式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宄。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肝硬化治疗的50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与健康人的对比,探究其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

2、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关键词】肝硬化;凝血酶原;血小板出血是目前临床上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肝硬化并发症和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能否对肝硬化出血症状进行有效预防,使病情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院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肝硬化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3-80岁,平均年龄为(53.9&plu

3、smn;1.4)岁,肝硬化的时间为1-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3.1±0.6)年。健康人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4-81岁,平均年龄为(53.7±1.5)岁。两组研究者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选取的所有受检者真空静脉采血,采用剂量为1一2mL的血常规抗凝血,将其充分摇匀,使受检者清晨空腹进行静脉血抽取,抽取剂量为2.7mL,将其置于雪凝用试管中,试管中含有0.3mL剂量的浓度为O.lmol/L的构椽酸钠溶液,然后充分摇匀试管,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血浆分离,待测。受检者血液中

4、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压积(PCT),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该仪器相应的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另外,关于受检者血液中的凝血酶原吋间检测,通常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及该仪器相应的配套试剂进行检测,通常在2小吋内将所奋标本检测完毕,做好详细的记录。1.3评价标准选择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压积、凝血酶原吋间等作为观察指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

5、酶原吋间、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讨论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人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奋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

6、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冋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1.病毒性肝炎:B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3.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

7、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5.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6.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7.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吋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冇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吋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