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

ID:24479474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4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_第1页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_第2页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_第3页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_第4页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 儿童哲学归根结底是一场哲学变革运动,应当把它放置在哲学的坐标系中加以考察,探究其哲学基础,包括哲学起源于惊讶、以文学的方式显现哲学、逻辑以及苏格扭底对话等。这有助于突显儿童哲学的哲学性,使实际的教育行动沿着哲学的轨道稳步前进。  关键词 儿童哲学;哲学基础;西方哲学传统    儿童哲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育,其本质及核心皆是哲学,因此要探明儿童哲学诞生的历史渊源。必须把儿童哲学放置在哲学的坐标系

2、中,勘察西方哲学的传统对儿童哲学的启发或影响,才能对儿童哲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以保证儿童哲学沿着哲学的道路循序推进。    一、什么是儿童哲学    关于儿童哲学的内涵,国内大多数学者均视其为一种深思训练项目。就李普曼所研发的教材以及众多考察儿童哲学成效之研究所公布的结果来看,深思训练无疑是儿童哲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儿童深思能力的提高的确是推动儿童哲学普及和推广的主要动力,由此引伸出的目标即是要将儿童塑造成为一名良好的深思者。  然而深思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僵硬的技能,更是要体验深思过程所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本身也应当成为儿童哲学内涵的组成部分,但是关于这方面,

3、国内学者关注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同时,深思还有其外在于自身的目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个目的就是要针对儿童日常遇到的理由,引导儿童逻辑地、有条理地分析理由,最后合乎情理地解决理由。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深思的目的是找寻生活的作用。如李普曼自己就曾多次强调,学校如以教育为其使命和目的,就应该全力帮助儿童去发现、去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事物的作用,他所创立的儿童哲学正是要帮助儿童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作用世界,深思能力的训练是强有力的工具,但它本身不能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由此观之,所谓儿童哲学应是建立在逻辑深思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让儿童体验探究哲学过程中的乐趣,排除日常生活中

4、的哲学困惑,帮助他们找寻生活的作用,并建立起自身作用世界的教育计划。    二、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    (一)哲学起源于惊讶  古希腊许多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秉持哲学起源于惊讶的观点。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然而惊讶绝不是少数成人的专利,儿童天然地具有这种可贵的情结,他们对自己和世界都怀有无限的惊讶与好奇,因此他们不断发出“

5、为什么”的信号,提出“我是怎么出生的”“我为什么在这里”“世界从何而来”等根本理由。这些理由正是哲学诞生之初,古希腊哲人们争论不休的哲学理由。李普曼、马修斯等人之所以创立儿童哲学,正在于他们看到了这一自然现象,而且观察到惊讶的情绪并没有随年龄的增加而提升,相反却逐渐萎缩、直至消失,因此呼吁人们应充分重视儿童的发问,创造支持环境,呵护此种惊讶,使儿童的理智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哲学与文学  在公元前6世纪哲学刚刚诞生之时,哲学家在描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时,基本依赖文学这一工具,譬如赫拉克利特利用警句、巴门尼德借助诗歌等,因此哲学著作大都以文艺作品的形

6、式出场,特别是格言警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公元前5世纪,柏拉图更是开始以戏剧对话录的形式撰写哲学著作。可以说,这些哲学家所塑造的哲学既不专业,也不艰深晦涩,而是简单明了,易为大众所接受。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哲学才开始摆脱文学的形式而逐渐走向抽象化、学术化,变得晦涩难懂,并日益脱离大众视野,成为哲学家书写哲学著作时的主要风格。不过,这种情况到了近代有所改观。如尼采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重新开启以文学的形式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潮流。尼采的大部分著作都以文学形式表现,如《人性,太人性的》采取格言的方式;《快乐的科学》不仅用格言的风格写成,而且包含了大量的诗词,甚至

7、书名起自法国普罗旺斯的方言,意思是诗词的艺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则使用一种哲学小说的风格,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以小说的形式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如他的小说《恶心》、短篇小说《墙》等。加缪的情况也类似,他借助《西西弗神话》这篇经典散文,生动展现了“一种荒诞感的体验和把握”;其寓言体小说《鼠疫》则体现了其“上帝死了,人要活”的哲学思想。此外,还有齐克果(Klerkegaard)也透过小说《现代的时代》(ThePresentAlge)表明自己对西方文化中将一切价值层级“削平”(levrellmg)深感不满。  儿童哲学继承此种

8、传统,也主张将哲学和文学结合起来。因为在李普曼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