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ID:24485162

大小:190.09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4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_第1页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_第2页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_第3页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_第4页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目标分解1.掌握诗经、楚辞的主要内容以及特点2.掌握汉赋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3.结合唐朝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理解掌握李白、杜甫诗歌的特点4.掌握宋词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以及词的特点5.结合元朝的时代背景理解掌握元曲的特点以及主要代表6.理解掌握明清小说出现的背景、特点以及主要成就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

2、纪念屈原。他是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屈原文化成就主要有哪些?之后,汉赋、诗歌、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如何发展的?有何成就?建议本课采取探究式和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提供资料和方法指导,以学生品读诗歌典例,体味其内涵、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为主,进而寻找诗歌内在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每人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另外

3、,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以历史阶段为标准,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如先秦组、秦汉组、隋唐组、宋元组、明清组等,然后列举该时期自己熟知的诗词作品,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大致内容和意蕴,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反映的历史背景。也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诗歌艺术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诗歌文体、内容和韵律的影响。一、诗的经典1.范围: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2.内容

4、: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诗经》的特点和地位:(1)特点:其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2)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的魅力1.楚辞体:(1)出现: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楚国。(2)特点:一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二是楚辞句式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的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2.《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长诗。3.《离骚》的地位:(1)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2)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并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

5、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2.西汉的代表作:(1)前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2)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3)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3.东汉时期的赋:(1)代表:班固、张衡。(2)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短篇赋兴起。四、李杜诗篇万口传1.李白的诗歌:(1)背景: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2)特点:以激情与浪漫著称。(3

6、)地位: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歌:(1)背景:唐帝国由盛转衰。(2)特点:诗风表现出许多的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3)地位:有“诗圣”之美誉。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五、宋代词苑1.词的出现:(1)唐代民间就已流行,号为“曲子词”。(2)代表:唐代白居易、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西蜀词人韦庄及南唐后主李煜等。2.词的发展: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曲调的名称有《菩萨蛮》、《蝶恋

7、花》、《念奴娇》等。3.主要代表:(1)柳永:北宋词坛上一面旗帜。他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2)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3)李清照等:李清照的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而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等词篇则洋溢着强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