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

ID:24492350

大小:8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_第1页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_第2页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_第3页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紫花地丁的抗菌化学成分研究刘振志翟慧媛(南京市中丙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210014)【摘要】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鉴定化合物结构;肉汤稀释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阿魏酸(3)、β-谷甾醇(4),其中化合物2、3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0625mg/mk0.125mg/ml。结论化合

2、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关键词】紫花地丁化学成分抗菌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29-01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是堇菜科(Violeceae)堇菜属(ViolaL.)多年生草木植物紫花地丁的带根全草[1]0其味微苦、辛,性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肠止泻的功效。紫花地丁为临床常用中药,用于治疗痢疾、乳房炎、黄疽、咽炎等症[2]。以紫花地丁为主药的方剂也广泛

3、应用于临床,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配合组方,如我院院内制剂消炎散核冲剂[3],用于淋巴炎、扁桃体炎等,疗效确切。化学研究表明,紫花地丁中含有挥发油、黄酮、苷类、有机酸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其中有机酸和黄酮类为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4],但目前关于兵有抗菌活性的单体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木文旨在研究紫花地丁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为其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1仪器与材料核磁井振仪:BrukerAV400instrument(TMS内标);液质联用色谱仪:Alliance2695,QuattroMicroT

4、MESI(Waters);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用硅胶均系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氘代试剂(ALDRICH公司生产);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110406)购于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紫花地丁药材干燥全草购于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所采用的菌株均来自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收集标本。2提取与分离紫花地丁干燥全草约6kg,95%乙醇加热冋流提取3次,每次6h,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550g,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石汕醚层46g、乙酸乙酯层97g、正丁醇层190g。取乙酸乙酯层提取物97g,常压硅胶柱层析

5、,以石油醚-醋酸乙酯、醋酸乙酯-甲醇和甲醇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5个组分。经重结晶、PTLC、反复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一步细分,分别得到化合物1(11.3mg)、2(10.3mg)、3(9.7mg)、4(37.1mg)o3结构鉴定化合物1:黄色油状物,ESI-MSm/z:271[M-H]-oH-NMR(300MHz,CD3OD)H:7.31(2H,d/J=8.6Hz),6.82(2H,d,J=8.6Hz),5.89(lH,d,J=1.5Hz),5.34(lH/dd,J=2.9,12.9Hz),3.11(l

6、H,dd,J=12.9,17.1Hz),5.69(lH,dd,J=2.9,17.1Hz)。13C-NMR(100MHz,CD3OD)C:80.6(C-2),44.1(C-3),197.9(C-4),165.5(C-5),96.3(C-6,8),168.5(C-7),164.9(C-9)403.4(C-10),129.9(C-l’),129.1(C-2’,6’),ll6.4(C-3’,5’),159.1(C-4’)。以上数据与文献[5]报

7、道一致,鉴定为芹菜素。化合物2:黄色粉末,ESI-MSm/z287[M+H]+o1H-NMR(CD30D)H6.20(lH,d,J=2.0Hz,H-6),6.44(lH,d,J=2.0Hz,H-8),6.54(lH,s,H-3),6.89(lH,d,J=8.9Hz,H-5’),7.37-7.40(2H,m?H-2’,6’)o13C-NMR(CD30D)C166.2(C-2),104.0(C-3),184.0(04},159.5(C-5),100.3(C-6),166.5(

8、C-7),95.1(C-8),163.3(C-9),105.4(010),120.4(C-l’),114.3(C-2’)147.1(C-3’),151.1(C-4’),116.9(C-5’),123.8(C-6’)。以上数据与文献[6]报道一致,鉴定为木犀草素。化合物3:淡黄色针晶。ESI-MSm/z195[M+H]+olH-NMR(CDC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