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

ID:24504107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中政治知信行课堂教学模式赵英英摘要:核心和基木依据是思想政治课内在的教学规律和德育目标要求;它的各个环节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彼此联系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任务;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关键词:高中政治知信行教学模式90年代初,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抚松县第三中学联合幵展了农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改实验研究,致力于思想政治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着重探索了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途径。一、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特点1

2、、这种模式的核心和基木依据是思想政治课内在的教学规律和德育目标要求。它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它的内在结构体现了思想品德各要素在发展中的相互转化过程。因此,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思想政治课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2、这种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顺序程式,它的各个环节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彼此联系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任务。因此,它是一种为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素质教育模式。3、这种模式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力求师生活动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秩序,教师不累

3、,学生轻松,效率较高,形成优化教学状态。因此,它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牛.积极主动和牛.动活泼学习的教学模式。4、这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做为教学基木模式,知信行模式的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特点、教学设备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调整其程序结构和选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釆取更适合教学需要的变式。例如,某些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容易了解但“疑惑”也较多,教学程序可变为“入心一解惑一明理一力行”。这种变式以“解惑”为中心和主导,利用“疑惑”创设情境,引导

4、探索发现,在“解惑”的基础上使学生转变立场、掌握观点、明白道理和实施行为训练。这是一种以“探索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再如,某些教学内容知识比较浅显,学生基本不存在情感障碍,.其教学重点在于行为教育,程序可简化为“入心一明理一力行”。二、“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1、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中心: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德育影响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

5、视了情感的教育。因此,知信行模式把情感教育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知信行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2、密切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近,感知性、情境性、行为示范性都不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教改实验表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6、。这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一般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政治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它们既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也是令学生困惑的难点。这些矛盾反映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同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动力。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

7、状态,学4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iL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主动探索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知信行模式采取“接受学”和“探究发现学结合,以“探究发现学4”为主的学4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探究发现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在知信行模式中,联系中学生实际冇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入心”环节,主要是运用来自中学生生活、能够为中学生了

8、解和引起他们情绪共鸣的实际材料,创设情境;在“明理”环节,主要是运用中学生熟悉和能够接受的实际材料说明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观点;在。“解惑”环节,主要是利用理论和中学生实际生活的,设疑激疑,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在“力行”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和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参考文献:[1】傅安洲《外国教育资料》2000第3期[2】邓雪玲《教育导刊》2003第11期[3】宁彬《广东教育:综合版》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