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ID:24507273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_第1页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_第2页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本节内容是在之前所学的内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二力平衡的基础上对力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冋顾整个课堂过程,我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反思。1.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分别是(1)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应用。针对每一部分内容,采用我校大力推行的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1)平衡状态。①导:通过杂技表演者在高空中走钢丝的视频,引出学习内容一一平衡。②思: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平衡状态的内容,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③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给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平

2、衡状态的概念。④展:学生展示基础知识的梳理和问题讨论的结果。⑤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进行总结点评。⑥检:通过PPT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检测自学效果。(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①导: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快速回顾引出三个共点力平衡应该满足何种条件。②思: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学习实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③议:该环节包括两个合作讨论过程,一个是实验探究,另一个是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合作完成三个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理论分析:小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满足的条件。④展: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并从理论上分享共点力

3、平衡的条件。⑤评: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衡条件。⑥检: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方法是合成法,因此给出对应的习题,学生进行求解。最后,师生对应用合成法解决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2.成功之处:由于应用了我校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从本节课的实际效果来看,有以下亮点。(1)引课所用的高空走钢丝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学生联系到木节课的相关内容一一平衡,为整节课的高效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2)第一部分平衡状态的学习中,

4、给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且具有讨论的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到教师期望的结论,学生获得学习信心,能够大胆的展示讨论结果。(3)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一实验探究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每个小组三人按照实验方法,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力的图示法作出两个力的合力,得到三个井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完成实验后,能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分享实验结论,并对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误差分析。(4)在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论分析上,学生能够通过前后排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实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吋满足的条件。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理解共点力

5、平衡的条件。(5)当堂检测环节上,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当堂检测,一个是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另一个是应用合成法求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在求解实际问题时,学生上讲台完成习题的求解,并对全班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一般方法步骤,进一步熟悉该类问题的求解方法。2.不足之处:虽然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知识的即时生成性,实际课堂情况与教师的预期不可避免地有所差异,因此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不熟悉。由于木节课需要用到大量的旧知识,所以在导学案上设罝了相应的知识复习环

6、节,但在课堂上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不够熟悉,这直接造成课堂时间的拖延。因此,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提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要求其完成知识复习部分的内容。(2)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学生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已经提前将实验器材安装完毕发给学生,即便这样,实验探究还是用掉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宄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组内成员在用弹簧测力计共同拉绳套时,不能很好的将节点固定在所给位置。此外,在用力的图示法处理数据时,学生不能根据实验数据准确地做出两个力的合力,导致实验失败或误差太人,不能得出实验结论。针对这个问题,要求我在以后的

7、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作图的示范,同时在作业中即时纠正学生的作图问题。(1)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学生讨论不够积极热烈。该部分是在实验探究结束后进行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后,需要再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然而由于学生未及时自学课本内容,以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该环节讨论效果一般,没能达到教师的期望。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一方面问题要具体明确,另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2)在用合成法解决平衡问题的习题中,部分学生虽然理解平衡条件,但是不能将知识转换到习题求解中,异致不会作阁或者是作阁不准确,不能很好的求解问题。在讲台上板演和解答的学生虽然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