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追求艺术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

ID:2451778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_第1页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_第2页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_第3页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立足课堂,追求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足课堂,追求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一个成功的教学,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如辩证地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所在,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实现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初中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理学学科,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感到厌烦,那么,该如何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枯燥乏味的知识

2、变得津津有味呢?笔者就课堂教学,从如下三方面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趣味艺术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创设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明确创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如物理插图、实验、视频资源、问题,以及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验、去创造,从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4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组成电路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一

3、个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立即被激发出来,投入到动手连接电路的活动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接着可以请学生讲出要用到哪些器件才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和便于控制。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认识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具备的元件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让学生做一做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实验,该怎样连接电路才能做到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从而引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并且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提问家里的电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2.指导学生理论结合

4、实践,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实践证明: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比较抽象且已经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在消极被动地接受灌输时,难激起心中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物理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有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购买热水瓶时,将耳朵放在保温瓶的瓶口听,他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鉴定瓶胆的质量,于是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教师引导大家进行实验和研究,分别用几个好的或坏

5、的瓶胆,一个个地比较。结果实验发现,不管瓶胆好坏与否,都能听到嗡嗡响声,区别在于好瓶胆响声大,坏瓶胆响声小。为什么有这种区别呢?借助了解保温瓶构造和声学的知识,学生认识到根据声响可以判别瓶胆质量的道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既让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艺术4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能听到学生抱怨:“学物理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不喜欢学习物理。”……其实,“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物理而言,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充满了美感的

6、科学诗篇。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畅游物理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将美丽的和谐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那么在学生眼中,他们学习的就不再是一堆堆气死沉沉的公式,而是奇、美、和谐。  自然界是美的,物理中描述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及其转化等物理规律也是美的。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揭示了内涵丰富的规律,体现了物理学的简洁美,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很多蕴含着对称美的物理规律,如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又如只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管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方向如

7、何,始终满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这样的关系。总之,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并通过教学将它艺术地展现给学生。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与错、好与坏,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作业与学习情况最直接的写照,用毫无针对性的评价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简单的“判决”取代必要的“交流”,使得原本充满智慧的交流变成直接的说明,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深层次的发展。困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成长过程同样需要来自外界的鲜花和掌声,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

8、、学生等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激励。  “激励”4是一个心理术语,用在教学中,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根据每一位学生性格、学识、经验和优点的不同,用自己的爱心去正确地评价、激励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一句“非常好”,还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都是激励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