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

ID:2451885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_第1页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_第2页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_第3页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_第4页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探讨  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科、学生认知建构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恰当处理学科的逻辑性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笔者以为,既然教材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编写的,那么同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关注与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然后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来进行相适应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笔者以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以“光的折射”为例  “从具体到抽象”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阶段,一次飞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抽象的物理概念

2、及规律晦涩难懂,具体而形象的教学内容则更容易被其所接受.以下是在“光的折射”教学过程中利用上述认知特点所进行的部分教学设计.  1.1体验观察、形成认知表象  活动:(1)利用光的折射演示器,使激光束沿不同方向由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设计意图利用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光的反射定律”进行类比,能在学生已有认知及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之间构建更为便捷的桥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归纳出光的折射特点.  1.3联系生活,实现认知迁移5  活动①画出池水变浅的光路图;②观看“海市蜃楼”、“三日同辉”视频.  设计意图生活中很多现象是

3、学生所熟知的,也有很多现象学生常常遇到但未注意观察与思考,通过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能够使学生对光的折射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实现知识与规律的内化.  2关注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以“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为例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会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物理学习亦是如此,教学设计中让知识呈阶梯状的分布,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下是在“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利用上述认知特点所进行的部分教学设计.  2.1建构认知图示,初步掌握仪器使用  活动(1)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2)尝试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3)尝试测量简单电路中灯

4、泡两端的电压.  2.2深入探究物理规律,提升认知技能  活动1:探究串联电池组总电压与每个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测量三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与每节干电池电压进行比较;  学生归纳:串联电池组总电压等于各电池电压之和.  活动2: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学生活动:(1)讨论电路中能测量的不同电压;讨论如何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2)实验测量,比较各电压之间的关系.  归纳: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5  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然后联系

5、电池的串联,电路的串并联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提炼,进而得到更为复杂、更为抽象的物理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层次和递进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技能的达成度的也更高.  3关注学生从现象到建构模型的认知过程――以“磁体与磁场”为例  生活中大量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若能从现象中提炼出简洁的物理模型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规律.以下是在“磁体与磁场”教学过程中利用上述认知规律所进行的部分教学设计.  3.1参与活动,感知现象  活动1让小磁针动起来.  学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

6、体去靠近小磁针.  讨论: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嘴与小磁针间存在着空气;  用磁体靠近小磁针――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也存在着物质.  活动2用小磁针判定条形磁体的N、S极.  方法:用一只小磁针判定,依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方法:再用一只小磁针验证,发现:小磁针指向不同.5  设计意图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特点,将探究的问题游戏化,用游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借助实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和了解磁场的方向性

7、.  (1)让多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投影).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  (2)让更多、更小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投影).让学生补画曲线.  (3)将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条形磁体之上,在板上均匀撒上铁屑,铁屑被磁化成更多更小的小磁针,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让学生整体感知磁场的平面特性.  活动4设计实验,描绘马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  活动5利用立体磁感线模型板上的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空间排队,让学生了解磁场的空间性.  设计意图注重科学探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依据直观的感知逐步构建磁感线模型,并通过

8、具体的应用来巩固对模型的认知,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价值,化难为易,就能突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