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

ID:2453286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_第1页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_第2页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_第3页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_第4页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沈丽敏曹春华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耳鼻喉科,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对采用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55例(109侧),均采用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48例(94侧),设为比对组A,采用微波热凝治疗的52例(103侧)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设为比对组B。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经治疗,3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比对组A的48例患者术后有10侧发生粘连,占10.64%,有3例患者并发大出血,占6.25%;观察组和比对组B无粘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jyqk直至到达骨质的切口处,将中隔剥离子从手术的切口处垂直插入,由前向后方向采用下鼻甲骨内、外、下侧的完全分离方式,将约1/3~2/3的部分下鼻甲骨采用止血钳折断后取出来,折断后的要求必须在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之间的距离,平均在3~

3、5mm,用凡纱完全填充鼻腔[3]。在手术后的48~72h之内,密切观察患者的渗血情况,看情况将鼻腔纱条分次抽完,换药每1~2d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细致清理创面,直至痊愈。比对组A的48例(94侧)患者均给予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鼻腔表麻收敛采用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液或1%麻黄素完成,下鼻甲浸润麻醉采用1%的利多卡因,将下鼻甲肥大部位适量黏膜、或部分骨质进行剪除,是鼻腔通气适度,鼻腔用凡纱填充。手术后48~72h,根据患者伤口处渗血的多少,医师酌情分次将鼻腔内的纱条抽完[4]。坚持隔日一次换药,直至

4、完全愈合。比对组B的52例(103侧)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均给予微波热凝治疗,鼻腔表麻收敛采用地卡因加1%麻黄素,下鼻甲局部麻醉使用1%利多卡因,打开m以上,为痊愈;鼻塞症状明显改善,在受凉后仍会出现,下鼻甲体积减小,为好转;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为无效[5]。1.4统计方法该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的计量数据,χ2检验分析并采用率表示的计数数据。2结果经治疗,3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比对组A的48例患者术后有10侧发生粘连,占1

5、0.64%,有3例患者并发大出血,占6.25%;术后黏膜水肿反应在比对组B中体现明显,而在观察组和比对组A中则表现较轻;创面愈合方面,比对组A的患者为疤痕愈合,另外两组患者均为正常愈合;术后大出血在对比组A有3例,观察组和比对组B无粘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见表1、2、3。观察组在出血量及愈合时间较比对组A和对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慢性肥厚性鼻炎能够导致患者下鼻甲肥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不佳,需要进行下鼻甲手术,将鼻腔的通气功能加以改善,才能够达到治疗

6、的效果。下鼻甲手术方法样式很多,无论怎样的手术方法都应该达到以下效果:①恢复下鼻甲在鼻腔内的正常形态;②尽可能多地保留下鼻甲黏膜;③缩小肥大的下鼻甲体积;④操作简单易行;⑤恢复正常鼻阻力[6]。该研究所探究的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就能有效的达到以上的几点要求。然而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传统手术方法,主要采用额镜反射过来的光源照明术野,手术者操作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处理下鼻甲中后部时,操作基本完全依靠手术实施者的手感,对医师要求非常高。一般很难达到上述的要求[7]。由于现在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

7、应用,下鼻甲疾病的治疗中也常常使用,鼻内窥镜操作方法简单照明好,对术野显示清楚,便于手术者的操作[8]。在该研究中,结果数据显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手术,手术中出血量少(0.006±0.004)L,术后基本无出血,无一例大出血患者出现,创面愈合时间(4.47±1.53)d,痊愈时间(4.53±1.47),较对组A(11.02±3.98)d、(22.52±7.48)d,对组B(4.98±2.02)d、(17.49±1.51)d,显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在15mL以上的观察组为0,比对组A有27侧,愈合时间在5~10d

8、内愈合的观察组为109侧,比对组A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操作方法也相对简单,能有效的减少临床医生的劳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比对组A的48例患者术后有10侧发生粘连,占10.64%,有3例患者并发大出血,占6.25%;观察组和比对组B无粘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鼻黏膜的生理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