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

ID:2453332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_第1页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_第2页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_第3页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一、和声材料与调式材料的运用  在这部作品中,德彪西使用的和声手法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不是以大、小调式作为构建和声的基础,而是将和声建筑在了五声音阶和全音阶之上,这也几乎成了德彪西的一大创作特色。这种独特的和声语言色彩性十分强烈。在第一乐章中,在两架竖琴和定音鼓滚奏的呼应下,大提琴奏出了由短小切分构成的引子材料。。而在引子中B音上衍生出的五声音阶,成为了作品发展的主要材料。引子的结束也采用了五声音阶式进行,在乐曲的发展中根据这种五声音阶式的动机所进行的调式转换产生出听觉上的独特感受和色彩变化。乐曲的第一部分

2、在弦乐组海浪式织体的衬托下,主要材料由木管组陈述出来。  每次出现这个五声音阶式主题,总会在不同乐器上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材料。在53小节处,弦乐又奏出了例1中的变体音阶,只不过弦乐的材料在调式上作了色彩上的变化。在和声语汇的使用上,第三乐章中尾声处运用了奇特的没有解决的和声结束,更是暗示了海的形象多么的变幻莫测起伏跌宕,这种和声的结束方式在色彩的表达效果上极有效果。全音音阶、增四度和减七度音程的运用在这个乐章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不同乐器组呈示这些色彩性极强的画面印象更是赋予了作品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二、主题动机的发展和变化  这部作品在主题材料使用方面,虽然三

3、个乐章所表现的画面不同,但因为基本动机的发展和变化,使得整部作品音乐材料显得十分统一。在第一乐章中,引子中的五声音阶及其变体成为了主题的核心材料,在这个乐章中的各个乐器组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有趣的是,在第一乐章中作为主要动机材料的五声音阶,在第二乐章中也作为发展材料多次出现,在第二乐章的引子部分,由木管组奏出的短小动机以及不具规律的短小节奏型,几乎成为整个乐章发展的主要材料。可以看出,德彪西非常擅长运用和发展这种富有特点的短小动机材料,通过调式调性的转换来达到丰富的色彩变化,这也是印象主义写作的特点之一。在19小节的主题部分,同样采用了在弦乐组奏出的引子中的动机变

4、体。而在62小节的第二主题,则是由引子中动机的不严格倒影发展出来的。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变化,与调式调性的转换相协调,多种手法结合起来,让极富色彩的音响带给听者无止境的幻想。最为充分地使用、发展和变化主题动机的,是作品的第三乐章。在第三乐章中的引子部分,小号奏出了第一乐章中引子中所用的材料,在这个乐章中调式扩展成了大调的音列,而且第二乐章中主题动机的变体也出现其中。而在30小节处小号呈示的材料,例7则是由第一乐章中的材料例8移位变化发展出来的。所用的材料,在这个乐章中调式扩展成了大调的音列,而且第二乐章中主题动机的变体也出现其中。而在30小节处小号呈示的材料,例7则

5、是由第一乐章中的材料例8移位变化发展出来的。这个主题在乐章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强而突出的特点使它成为了整个乐曲的重心,三次主题的出现也使这个乐章体现出回旋性原则。同时,半音上升式的音调也突出了海浪愈加澎湃汹涌的特点。而在之后的发展中,织体部分还是可以看到和第一乐章引子材料相同的短小切分材料。弦乐作为织体部分,采用了半音进行和大量的琶音使整个情绪更具有推动力且富有张力。主题的第二次出现是在159小节处,在之后的发展中木管乐器之间仿佛进行着特殊对话一样,此起彼伏。第三次出现主题的时候,则是到了全曲的最高点。在弦乐器组丰富的织体音型背景上由管乐器奏出,十分辉煌灿烂。在高

6、潮区域,对于在配器上一贯节制的德彪西,几乎运用了乐队全奏,也正是这种编配使音乐情绪更加光彩夺目、辉煌壮丽。  三、作特点和创作风格  通过对整部作品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德彪西在创作的中期阶段,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比如作品中不规律小节群和不规律的节奏,句法关系也没有明显的对称关系;喜欢用各种复合性的节拍,如6/8拍、5/4拍、15/8拍等;运用音阶中的增四度和减七度,九和弦被看成是协和和弦,即在比较不和协的和声之后出现的平静性质的解决。这些鲜明的风格使作品的调性得到了扩展,通过调式的游离和频繁地转调使整部作品的和声线条更为流畅。再横向观察这三个乐章之间的整体

7、结构关系,可以看到在第三乐章中,多次地出现了第一乐章中的主导动机和主题材料,因此这个作品在宏观上具有着再现三部性。德彪西的作品不完全依赖于旋律。他的许多旋律都是片断式、不对称、不连贯的。他作品最富特点的是他和声手法的恰当运用,和声在他的音乐中占有了特殊的位置。德彪西的和声手法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不是以大、小调式来作为构建和声的基础,而是将和声建筑在了全音音阶之上,这也成了德彪西的一大音乐创作特色。在创作初期,德彪西还趋于传统的和声手法,之后他的和声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他也不断尝试将各种音列进行组合,以达到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非三度叠置和弦、

8、全音阶和弦、在各种和弦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