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

ID:2454072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_第1页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_第2页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_第3页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_第4页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比较齐振阳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南阳473002[摘要]目的比较分别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9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B组应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碎石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2、92.6±14.8)min、(61.5±11.1)mL,住院时间为(7.5±1.3)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残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47),B组分别为9.30%(4/43)、14.89%(7/43),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与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其优势,前者可减轻创伤,

3、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小。后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次碎石成功率高,但有一定风险。患者可综合考虑经济情况与疾病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jyqk。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在28~66岁,平均(46.6±5.2)岁。23例为左侧,19例为右侧,5例为双侧。结石大小在0.4cm×0.6cm~2.0cm×1.8cm。造影结果显示结石位置情况:26例在L2,19例在L3,2例在L4。21例合并轻度肾积水,23例合并中度肾积水,3例合并重度肾积水。B组共43例

4、,男30例,女13例,年龄在26~67岁,平均(46.3±5.0)岁。20例为左侧,20例为右侧,3例为双侧。结石大小在0.5cm×0.7cm~2.1cm×2.0cm。造影结果显示结石位置情况:23例在L2,18例在L3,2例在L4。17例合并轻度肾积水,24例合并中度肾积水,2例合并重度肾积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位置与大小、肾积水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A组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消毒铺巾后于输尿管镜引导下将5号或者6号输尿管

5、导管插入到结石下方或肾盂,留置导尿管。之后改俯卧位,于患者腹部垫上枕头,将生理盐水注入到输尿管导管中形成人工肾积水。注入造影剂,X线机引导下于患者肩胛线及腋后线间、11或12肋骨左右进行穿刺,流出液体后立即退针,将斑马导丝置入,利用导丝用筋膜依次扩张。以F8.0/9.8输尿管镜定位肾盂开口并进入,找到结石后使用钬激光击碎并冲洗,伴息肉者一并同时处理,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1.2.2B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消毒铺巾后利用输尿管镜经由尿道进入膀胱,定位患者输尿管开口后于斑马导丝引导通过旋转、上挑等方式

6、置入输尿管镜,逐渐向上推进到结石上方,应用钬激光击碎结石并冲洗,留置双J引流管。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一次碎石成功率;④住院时间;⑤并发症发生率;⑥残石率。1.4统计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61±14.80)min、(61.52±11.17)mL

7、,住院时间为(7.51±1.35)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与检验结果见表1。2.2两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A组未出现残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47),B组分别为9.30%(4/43)、14.89%(7/43),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与检验结果见表2。3讨论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泌尿系统结石中

8、属于常见的一种,超过95%的患者不需行开放性手术[3]。随着近年来腔内碎石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钬激光技术的临床推广,输尿管碎石成功率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临床以往最常应用的碎石技术,其具有无需住院、创伤小、花费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疗效与患者结石大小、部位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不够满意,应用较少[4]。有临床研究表明,结石近端存在中度或重度肾积水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进行治疗,一次成功率仅在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