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

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

ID:24549420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_第1页
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_第2页
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小学生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白红艳甘肃省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弱,等老师说答案,怎么办?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关键词:创新思维角色转换学法指导一、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恩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幵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

2、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一一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转换学习角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

3、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木来是平等的,但是当某些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4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1.学生与学内容中的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

4、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的角色,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冋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三、具体学法指导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创造性学4,从而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

5、方法,以真正达到提高学4效率的0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位着重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轻松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学生,以无私的师爱帮助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鼓舞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诱导学生,以切实奋效的方法启迪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关注学生,以期待的0光激励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到老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知识的丰收,思想的充实,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调

6、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4方法。如果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需要。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当学生奋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4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4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再次,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学法的主阵地,学法指导要贯穿、渗透在课堂教学的

7、全过程。在抓好课内学法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课外的指导,将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中去。如,识字教学,教师要抓住社会资源来识字、积累识字量,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字,用课堂学到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总之,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经常指点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使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参考文献[1】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2】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

8、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