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ID:24567084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_第3页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_第4页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观黄承平(始兴县人民医院广东始兴51250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祌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情况和术中舒适度满意度,随访了解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不适等可能与体位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仅1例(4%)发生下肢麻木不适,1例(1.0)足背静脉怒张,其余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1例(1

2、1%)发生皮肤压疮,11例(11%>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截石位有效地预防了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关键词】截石位手术体位性损伤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16-02截石位手术患者术中引起体位性血管、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报道并非少见[1]。截石位是基木体位,也是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手术体位,由于该体位在临床上最容易引起损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院对传统截石位的安置方法进行了改良,有效地预防了截石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现将结果

3、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住我院的普外、妇科、泌尿需要截石位手术患者200例,男109例,女91例,年龄31岁〜75岁,其中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4例,输尿管下段弹道碎石96例,输尿管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0例;麻醉方式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时间为2h〜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术中输液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方法1.2.1观察组采取改良截石位,病人仰卧,小腿套上系带棉腿套,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先将搁腿板调整为远高近低并垫一绿洲立体轮廓垫,支腿架的高度

4、应与大腿在仰卧曲髋时的高度相等,然后将病人下移,使骶尾部坐骨结节应超出背板下缘5〜6cm冋吋在骶后垫•一绿洲立体轮廓垫,腰部悬空处薄软垫垫实,可减缓压力,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和舐部皮肤破损。将小腿中上段放在搁腿板上,并使踝关节高于膝关节6〜8cm;左右腿间隔3min分别进行缓慢抬腿;老年人多伴有关节活动不便、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在改良截石位不能较好地暴露手术切U吋,采用患者头低脚高位(不超过15°),术毕由截石位改平卧位吋,间隔3min分别放平左右腿。1.2.2对照组采取传统截石位,将病人下移,双上肢外展位,使骶尾部移至背板下缘,搁腿板支托病人大腿,托腿板关节端置于

5、胭窝处;小腿放在搁腿板上,自然弯曲下垂;术前术后左右腿同时抬腿和放下。1.3效果评价1.3.1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皮肤压疮、下肢血管、神经受压情况。术中连续观察足背静脉充盈扩张度变化(静脉凸起为怒张);术后24、48和72h随访患者1次,了解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情况,3天后统计比较。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外侧皮肤麻木、针刺感、位置丧失感为感觉异常,垂足、垂趾和急促步态为运动异常[2】。1.3.2根椐患者的自我感觉判断舒适度、满意度。舒适度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没有焦虑、疼痛的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3】。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

6、验,2结果2.1两组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下肢血管、神经受压情况比较。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表1两组手术期患者发生压疮、下肢血管、神经受压情况比较例(%>2.2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舒适度和满意度比较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术中舒适度和满意度为98%,而对照组仅为76%,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3讨论3.1传统截石位手术时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截石位是普外、妇科、泌尿等科室手术中常用的一种体位。近年来冇关文献报道,截石位摆置不当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筋膜高压综合征、慨神经损伤

7、、臂丛神经损伤等。B前常采用传统截石位,传统截石位其着力点正好压迫胭窝,加之小腿自然下垂后血流方向的改变,严重影响下肢静脉的冋流,使局部血管内压力升高,长吋间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麻醉后肌肉松弛,下肢失去自身调节位置的能力,加之手术助手常常无意地压迫患者的膝关节,也易损伤腓总神经;胭窝肌肉组织稀少,其血管和神经多附着在骨的表面,脚架的高度不适当及胭窩部未受托善保护,也易导致胭窩神经血管损伤,如脚架偏高,会导致小腿和躯干两端的重力相互牵拉而加重腿部受压,同时增加了胭窝神经血管的张力,如角度过人会导致膝部偏向脚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