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

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

ID:24584450

大小:6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_第1页
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_第2页
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粮食“新粮陈粮”鉴别的研究杨志永齐齐哈尔直属库161005摘要根据国家政策性粮食质价政策,收购的粮食必须是年度生产的新粮。色泽、气味正常。各品种粮食新陈鉴别主要通过感官、试剂、品质检测等方法进行。关键词:新粮入库关节新陈粮鉴别一、粮食新陈鉴别方法1、稻谷:新产稻谷一是具有新鲜稻谷的色泽和气味,无霉变等异味;二是原则上没有黄粒米,但由于收割和保管产生的黄粒米,米粒颜色较浅,粒面没有陈旧深斑;三是谷外糙米粒面光滑,无斑痕。收购库点对收购的疑似陈粮,釆用愈创木酚反应法,根据着色时间L<短,反应产物的深

2、浅,依此判定粮食的新鲜度。2、玉米:新产玉米一是不得有色变粒(根据辖区玉米制质量调查结果,当地确实存在另当别论);二是生霉粒主要为粒面生霉,一般情况下无霉变粒;三是经过烘晒处理后热损伤粒不得大于0.5%;四是一般情况下无虫蚀粒(田间和储存期间区别)。今年玉米质量中等品以上比例较高,为防止混入陈粮,对收购四、五等级的玉米,要做重点质量和品质检测。3、大豆:新大豆颜色发黄,有明显豆腥味,一般情况下无热损粒(红眼豆),豆粒面光洁。陈大豆颜色发白,无光泽,水分一般低于当地新粮平均水分,破碎粒附宥陈旧霉斑等。

3、二、用感官几种鉴别方法1、感官鉴定:稻谷、玉米、大豆具有各品种固有的色泽和气味,无异味。新产玉米一般少有色变粒(根据今年辖区玉米质量调查结果,判断当地的玉米新陈)。2、色泽鉴定:鉴定时,将试样置于散射光线下,肉眼鉴别全部样品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3、气味鉴定:①取少量试样,嘴对试样呵气,立即嗅辩气味是否正常②将试样放入密闭器皿内,在60-70度的温水杯中保温数分钟,取出,开盖嗅辩气味是否正常。4、品味鉴定:成品粮应做成熟食品,尝其味道是否正常。正常的粮食、油料均具有固有的颜色、光泽、气味和口味。鉴定

4、结果以“正常”或“不正常”表示之。对不正常的应加以说明。三、用化学鉴别方法在收购过程中发现有质量争议的疑似陈粮,可参照GB5492-85附录《粮食新陈试验》进行检验和判定。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的鉴定。四、收购吋应注意以下鉴别方法1、收购库点必须配备必要检验配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和简笮的新陈鉴别试剂,备有各收购品种新粮标样,方便比对。2、掌握辖区各粮食品种的品质指标范围(主要是脂肪酸值),必要吋通过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判定粮食新陈。3、对收购库点收购存在质量争议的疑似陈粮,要单独存

5、放,只检斤不结算,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待通过有关部门确定后进行处理。五、粮食新、陈试验(参考件)A.1愈创木酚反应法A.1.1取粮食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将原液用水稀释100倍)2m1震动后,再加3%过氧化氢溶液1-3滴,振动后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同吋作对照试验比较,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动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较大。A.2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取试样50-100粒置于试处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4ml,振动后静置2分钟左右,再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3-4滴,

6、振动后,加入2%对苯二胺溶液3ml振动,静置后倒掉试管中的溶液,用水冲洗试样进行观察。新粮,酶活动强,显色深;陈粮,酶活动弱,着色慢而浅。A.3酸度指示剂法A.3.1、原液配制:取甲基红O.l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乙醇内,加水稀释至200ml,作为原液。A.3.2判断全部试样的新、陈:将原液与水按1:50混合作为使用液。取试样5g加10ml使用液,振动后观察溶液显色情况。米粒越新越绿,己氧化的由黄色变为橙色。A.3.3判断新陈米混合比率:将原液与水按1:4混合,用碱液滴定,由红色调整至

7、黄色(残留黄色变为绿色的不行),作为使用液,取试样20〜100粒,加入10ml使用液内,振动后,待米粒着色后立即用水冲洗,根据着色情况判断陈新。随氧化情况呈现绿色→黄色&nrr;橙色。注:①A.3.2,A.3.3指示剂的混合比例原液稀释比例等,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试样氧化程度,酌情改变。①原粮可采用第一种方法。②米类最好采用其它几种方法。综合所述这种原粮的鉴别方法,是通常应用知晓的,经过长吋间所积累是可以鉴别出新陈,我们在工作中继续实践努力,结合化学分析的办法是能正确鉴别清楚新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