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

ID:24598016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_第1页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_第2页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_第3页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眼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方法:木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膜松弛症患者62例(124眼)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结果:术后4周,82只眼(66.13%)尝味试验呈阳性;术后2个月情况无显著改变。于术后6-7周,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趋于稳定;术后8周,予以系统评估:76眼(61.30%)治愈,38眼(30.64%)改善,10眼(8.06%)无效,总有效率达91.94%。结论: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

2、术治疗结膜松弛症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关键词:结膜松弛症;结膜梯形切除术;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易发于老年人。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伴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逐渐加快,结膜松弛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该病多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泪溢、视疲劳,严重情况下伴有灼痛感、刺痛感。现阶段,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积极借鉴[1]。为了深入探究改良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效果,木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2例结膜松弛

3、症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膜松弛症患者62例(124眼)为研究对象,均伴有眼干、泪溢等症状,无眼部手术史及睑内翻倒睫、泪道阻塞、睑外翻、鼻腔疾病、泪小点病变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占有32例,女性有30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在(67.36±2.27)岁之间;中度38例(68眼),重度24例(56眼)。1.2一般方法基于表面麻醉后,利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采用眼科显微无齿镊对松弛结膜作夹提处理,明确需切除范围与部位。然后,于手术部位中央球结膜下行0.3〜0.

4、5m、12%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在离角膜缘5.5mm处的切除部位,将球结膜顺着角巩缘弧度弧形方向切开。然后,于切U止端、起端两侧各作一切口,呈放射状,依据球结膜松弛范围与程度确定其长度、角度。待分离切开的球结膜后,诱导结膜瓣呈梯形状,并沿上平铺,叮嘱患者朝上注视,继后将多余的球结膜完全切除。随后,顺着球结膜切U弧度方位切除•一条结膜下筋膜组织(宽约为2mm),稍延长两侧球结膜切口,诱导其呈连续弧形状。最后,应用尼龙线(10〜0)对结膜切U作连续缝合处理,每相隔4.5mm左右的缝线穿过1次浅层巩膜,并将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在结膜囊上,采用无菌纱布对术眼进行包扎。1.3观察指标

5、①氯霉素滴眼液尝味试验:滴入氯霉素后记时,正常:咽部感觉至氯霉素苦味吋间为lOmin及其以下,尝味试验呈阳性;异常:吋间在lOmin以上,尝味试验呈阴性;②患者自觉症状:治愈:异物感、泪溢等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自觉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③BUT、FL(泪河高度)测定:予以20g/L荧光素钠滴眼,并行规范检查,测定3次泪膜破裂吋间,择取平均值,分析泪河,有无干涸、不规则、断裂不全等情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吋为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

6、1氯霉素滴眼液尝味试验术后4周,82只眼(66.13%)尝味试验呈阳性;术后2个月情况无显著改变。2.2术后自觉症状评估于术后6-7周,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趋于稳定;术后8周,予以系统评估:76眼(61.30%)治愈,38眼(30.64%)改善,10眼(8.06%)无效,总有效率达91.94%。2.3手术前后BUT、FL测定结果分析经2%荧光素钠染色测定与FL测定发现,与术前比较,术后BUT明显提升(PC0.05);经Schirmer泪液试纸检查提示手术前后ST(泪液分泌值)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1所示。3讨论结膜松弛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人疾病,易发于70岁以上

7、老年人。近年来,据有关统计调查发现,伴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其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与年龄具有相关性[2】。针对其发病机制而言,B前尚未完全清晰,多因泪液、球结膜、睑缘平衡失调所致。在临床上,该病以往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对轻度症状者适用,但中、重度者往往效果不佳。目前,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膜缝线固定术、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应用广泛。有学者表示,传统新月型松弛结膜切除术术后易复发,术中难以把握球结膜切除量,极苏容易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故推广范围受限。而单纯性结膜缝线固定术疗法易给患者带来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