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ID:24598707

大小:69.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_第1页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_第2页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_第3页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孙玲赵爱丽(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473000)【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少腹逐瘀汤穴位贴敷【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94-02原发性痛经指牛.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多发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女性,是妇科常见病。2010—2012年,我们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3〜29岁,平均18.5岁。1.2诊断标

2、准1.2.1丙医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制定。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同时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管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张玉珍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制定。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1.3治疗方法1.3.1中药内服治疗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法,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当归15g、

3、赤芍10g、川芎15g、小茴香10g、干姜10g、官桂10g、延胡索15g、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者加制附片、细辛、巴戟天冋阳散寒;冷痛较甚者加艾叶、吴茱萸;痛而胀者酌加乌药、香附、九香虫;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史,乃寒湿为患,加苍术、茯苓、苡仁、羌活以散寒除湿。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U服。每月行经前7日开始服药,连服14天,经期无需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1.3.2穴位贴敷治疗取穴:气海、子宫(双)、三阴交(双)、阿是穴

4、(腹部痛点)。药物:麝香止痛膏。具体用法:经前3天开始将膏药贴在上述穴位,每日更换1次,痛经消失后除去。1.4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评定。痊愈:行经及其前后小腹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显效:小腹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消失,但停药后不能维持3个月;冇效:小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但停药则复发;无效:痛经症状无明显好转。2结果本组60例,治愈32例,占53.3%;显效16例,占26.7%;有效9例,占1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3典型病例张某,19岁,学生。2011年

5、10月12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4年。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4年前因经期食用冷饮后出现每次月经前或月经第一、二天出现下腹部冷痛,伴腰骶部冷痛,肢冷畏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吋出现面色苍A,出冷汗,曾发生过&厥。平素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3〜4天,月经量偏少,色黑,有血块,舌黯,脉沉涩。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辨证属寒凝血瘀证。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和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5g、小茴香10g、干姜10g、官桂10g、延胡索15g、蒲黄10g

6、、五灵脂10g、没药10g、乌药10g、吴茱萸10g,艾叶10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口服。并将麝香止痛膏贴于气海、子宫(双)、三阴交(双)、阿是穴(腹部痛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也增多,颜色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4讨论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奋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前列腺素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下腹痉挛性疼痛。当子宫平滑肌持续过度收缩,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导致厌氧物积贮,

7、刺激疼痛神经原而发生痛经。多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解痉镇静剂、β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痛经发作与体质、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侵袭等因素有关。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致。苏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行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状态冇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吋而作,引起冲任、胞宫气血失调而发痛经。经净后子宫冲任血气渐复则疼痛自止。但若病因未除,素体状况未获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复发。本病病位

8、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以“不通而痛”或“不荣而痛”为主要病机。然虚少实多,其中尤以寒凝血瘀证为常见。少腹逐瘀汤中官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当归、赤苟、川芎养营活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