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

ID:24612536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_第1页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_第2页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景岳全书》中补法的规律木文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专项基金资助曹谦曹慎杨韵琴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411100景岳推崇《难经》所言:“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认为在疾病治疗中,对于虚证的诊断以及补益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景岳全书》“虚实篇”中说:“夫疾病之实,固为可虑,而元气之虚,虑尤甚焉。故凡诊病者,必当先察元气为主,而后求疾病。景岳认为“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并将其作为补法的要领。从中可以看出景岳对补益和扶正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视。首先,对于虚证,景岳根据“虚者补

2、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在《新方八略?补略》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言明补法之方药主要用于各种虚损病证的治疗。并且对气虚、精虚、阴虚、阳虚等证候的用药原则做出了相关论述: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当归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黄、构祀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而对于虚实兼见的证候,景岳认为应当扶正与祛邪兼顾,并且强调切不可忽略对元气的扶助。元气虚损兼有邪实,若单用补则恐误补益疾、闭门留寇,若单用攻则恐更伤元气,景岳认为此时“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

3、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就是对于虚实错杂互见之证,在治疗上当攻补兼施为法,但在攻补兼施中,还需要分清虚实的孰多孰少,而在用药上有轻重主次之分。1.法于机先,宜早用补及早用补,使未受邪之地先安,以防患未然,是景岳补益的乂一特点。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便当兼补。”景岳在治疗虚损证时提出,对于阴虚阳虚者宜早施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指征。对于阳虚者他说:“阳虚者多寒……当温补元气,使阳气渐冋,则真元自复矣。”而“若待既寒,则阳己败矣。”对于阴虚者他说:“阴虚者多热……欲滋其阴,唯宜甘凉纯静

4、之物。”而“若待火势已炽,则水欲竭矣,施治难矣。”景岳在治疗哮喘吋,对于哮喘宿疾,虽然在缓解期“未病无状之际”,主张在发病前提早进补,“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1.用补贵宜先轻后重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中,提出“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即补益应当循序渐进,而不应大补骤进,一味的去蛮补。强调先轻后重的意义有-:一•为探病,即临证之时时,如果遇到虚实难辨的情况,则可以先用纯补轻剂以探之,如果在服药后胸腹无积滞,食欲渐良,则药己对证,就可以放胆进补。相反,补后觉滞,食欲更差,则可料知尚有实邪存在,当详辨虚实微其之后,攻补兼施。二为启机,口服药物治病

5、,先入于胃,而后达病所以生效,如果脾胃虚弱,则药物吸收和抵达病所发挥效力的作用就会减弱。况且补益之品多滞,若开始就使用峻补之剂,势必就会导致“虚不受补”情况的发生,出现中气阻滞,胸腹闷胀的表现。此吋,宜先以平补的药物对脾胃进行调理,待脾气健旺,再根据病人情况逐渐进补。2.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重视温补明代疫病多发,治疗上多用苦寒药物,病后多留有余毒未尽,而致阴虚低热长久不去,故当吋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刘完素倡导寒凉直折,善用苦寒药物治疗疾病,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朱震亨重视养阴,倡导“滋阴降火”之法,对于

6、温病后期,气阴两伤,而余热未清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后世的很多医生,并没有正确的领会和运用二者的学说,在临证治病吋态用寒凉药物。而忽略对虚实寒热的辨证,就连在对内科杂病的虚证进行治疗吋,也常常用寒凉之品进行攻伐。景岳为扭转吋弊,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设“辩河间”篇、“辩丹溪”篇,对两家的观点进行深刻评析,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温补学说。首先,他针对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指出,临床应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都归以实火,即便是火证也奋虚实之分。治疗应遵循“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而不应该妄用寒凉。苏次,景岳针对丹溪的“阳常冇余,阴常不足”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7、,认为“阴阳二气,最不宜偏。”并引用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出二者之中应该以阳为主的观点。由此,景岳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观点。景岳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尊水重阳,他的这种以阳气为主的思想,反映在临床上,就是要重视阳气,要重视温补。景岳十几岁开始便生活在北方,将近六十岁才返南方,北方的气候寒冷,故其对“阳气虚损者多见”。朱丹溪所述“阳常有余”之阳,意指相火,其意为妄动之相火易损人体阴液;而张氏“阳非有余”之阳,是指人体真阳,其意在强调重视阳气。朱震亨重视真阴的不足,张介宾重视真阳的不足,二者实则为相互补充。1.重视补益脾胃脾胃对人体具有的重要作

8、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言:“五脏察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灵兰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