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

ID:2461629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_第1页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_第2页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_第3页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_第4页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叶尔羌河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与优化调度论文.freel,宽40-80km,为典型“走廊绿洲”,是新疆境内最大一片绿洲。灌区光热资源充足,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具有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特点,农业生产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灌区现有灌溉面积660万亩,人口180万人。渠系是灌区最主要输水设施,目前4级渠道总长27372km,防渗渠道总长5734km,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量大,目前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低。(一)水资源概况叶尔羌河水系含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柯克亚河和乌鲁克河,其中叶尔羌

2、河最大,提孜那甫河次之,柯克亚河与乌鲁克河均为年径流不足1×108m3的小河。叶尔羌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48×108m3,占流域总径流量的87%。灌区地下水资源量约40.0×108m3,埋藏深度沿地形梯度递减,矿化度却呈递增趋势,在缺水季节分区适量开采地下水是补充地表水不足的有效方法。(二)时空供需水差异大叶尔羌河春季3~5月水量仅为年径流量的7.0%,6~9月水量占年径流量的80%。而春季灌区农业、林业的需水量占全年需水量的35%左右,河川径流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春季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灌区虽有平原水库进行调节,使春旱得

3、到一定的缓解,但仍缺15~20%的水量,为满足农业灌溉需水,一方面优化地表水的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开采地下水增加可供水量,春季是地下水的最大利用期。夏季灌溉用水供需得以缓解,但是农业用水与生态供水的分争凸现,首先在不同保证率水情条件下,按既定指标下放塔里木河生态水量及下游灌区的额定配水,还要考虑下游平原水库的蓄水量和生态林的环保水量,这一阶段地表水的优化调度显得尤为重要。冬季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此时是上游平原水库的蓄水期,同时也要配置一定的人工林地灌溉用水,来保护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二、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川径流在

4、配置灌溉用水的同时也要考虑叶尔羌河下游生态需水又要保证向塔里木河下放指令性的生态水,只有落实统一的灌溉制度,执行既定的配水指标,才可以兼顾灌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有效利用水资源,只在汛期河道输水外,其余时期采用渠道输水以减少损失,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整合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源效益,灌区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叶尔羌河灌区面积大,地形、气候、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自然条件不同,研究时将灌区分为三个子灌区:即山前平原区、中游平原区、下游平原区。(一)山前平原区该区位于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冲积扇溢出带

5、以上,地形坡度较大,一般为1/200~1/600,海拔1500~1200m,岩相粒径较大,地下水径流条件好,埋藏深度3~8m,矿化度低于1g/L。在保障山前坡地植被的生存需水和下游地下水补给状况下,地下水利用适合小集中、大分散的开采方式,此区为地下水控制开采区。根据气候和地理特征,结合地表水时空情况,该区采取稳粮促棉、发展畜牧业和扩大特色林果业的产业结构;在种植结构上以小麦为主适当控制棉花种植和扩大复播面积的策略,利用作物需水时差配置地表水。结合区域特性和灌排渠系较完善特点,灌溉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在溢出带附近集

6、中进行地下水开发,控制地下水位,在地下水埋深较大区域,分散开采地下水,解决时段性缺水问题。(二)下游平原区该区从巴楚县阿拉根乡至图木舒克垦区,地形坡度1/1500~1/4000,海拔1170~1110m。地下水埋深1~1.5m,矿化度4~8g/L。该区灌溉在充分利用夏季洪水同时分散开采矿化度较低的地下水,利用地下水开采控制地下水位和解决供需水矛盾,夏洪期利用地表水漫灌的形式达到洗盐冲碱改良土壤的目的。该区排灌系统完善,关键是控制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渍化。根据地表水时空情况,该区采取稳棉促粮、发展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在种植结构上,

7、以棉花为主适当控制小麦种植和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利用作物需水时差充分利用地表水。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配置上,地表水稍大于地下水。在地下水水质较好区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利用荒漠面积大的特点发展畜牧业。(三)中游平原区上述两区间为中游平原区,该区地形坡度1/600~1/1500,海拔1200~1150m,岩相为细沙和粉沙,地下水水质较好,埋藏深2~3m,矿化度1~2g/L。此区地域面积大,土壤肥力强,渠系配套完善,井网密度合理,中小型平原水库较多,是灌区重要经济带,也是地表水、地下水配置优化的重点区域。该区

8、是地表水常年受益区,在农作物生长需水季节,核定配额的地表水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时,地下水开发占有一定的比例,地下水开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开采方式,但要控制开采总量,此区为地下水调蓄区,在防治土壤盐渍化上要灌排结合,重点完善排灌设施,控制地下水位。该区采取稳粮稳棉、扩大复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