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4619782

大小: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木院2013年1月一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亚急性咳嗽患者作为木次研宄的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止咳平喘糖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祛风止咳汤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7/80),观察组为93.7%(7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2、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祛风止咳汤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并推广。【关键词】祛风止咳汤;亚急性咳嗽;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92-01亚急性咳嗽主要是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细菌性鼻窦炎、药物性咳嗽以及感染后咳嗽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亚急性咳嗽的病程为3〜8周,这一时期是治疗咳嗽并防止咳嗽引发其他疾病的关键时期。此外,这一时期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异常,与支气管炎症状十分相似,很容易发生误诊,因此医生必须给予重视,杜绝误诊的现象发生,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木院采取祛风止咳汤治

3、疗亚急性咳嗽患者,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仅供业内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木院2013年1月一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亚急性咳嗽患者作为木次研究的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38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5.2±2.5)岁,病程为3〜12个月,平均病程为(3.85±3.15)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34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为2〜12个月,平均病程为(4.32±3.02)个月。

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所冇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亚急性咳嗽;无精祌疾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排除哺乳期、妊娠期、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前未服用影响治疗的药物,并对中医没有过敏史者[1]。1.3方法对照组U服止咳平喘糖浆,每次15ml,每天3次,连续服用一个疗程(10天);观察组口服祛风止咳汤:炙百部10g、桑叶10g、蝉蜕10g、苦杏仁10g、川贝母10g、僵蚕15g、陈皮15g、茯苓15g、炙甘草10g、炙紫菀10g、淡豆豉10g、马勃10g。水煎,每天饭后服用,早晚两次,服用1剂。连续服用一

5、个疗程(10天)。治疗期间患者进食以清淡为主,禁止食用辛辣、汕腻的食物。1.4观察指标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其中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患者中医症候的情况;服用后药物的不良发应情况[2】。1.5评价指标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基本恢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部分消失,体征恢复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没冇明显的变化。中医症候情况为咽痒、咳嗽、咳痰分为重、中、轻、无,用分数3、2、1、0分别表示,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的分数。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6、&plUSmn;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对照组80例患者,无效为23例(28.8%),有效为19例(23.7%)显效为18例(22.5%)治愈为20例(25%),总有效率为71.2%;观察组80例患者,无效为5例(6.3%),有效为22例(27.5%)显效为25例(31.2°%)治愈为28例(35%),总有效率为93.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情况对照组80例患者,治疗前:咽痒为(2.6±0.

7、6)分,咳嗽为(2.9±0.7)分,咳痰为(0.5±0.4)分;治疗后:咽痒为(1.2±0.4)分,咳嗽为(0.7±0.6)分,咳痰为(0.5±0.1)分;观察组80例患者,治疗前:咽痒为(2.7±0.8)分,咳嗽为(2.7±0.8)分,咳痰为(0.5±0.3)分;治疗后:咽痒为(0.7&plus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