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

ID:24620493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50例临床分析纪振库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祌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原因,研究预防以及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異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在研宄的50例患者中,均经过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确诊,其中42例患者确诊为单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确诊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有3人患者在之后山现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作,经抢救得救。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

2、、抗血小板凝集等综合性治疗,均在临床上获得治愈。结论:祌经外科术后患者极其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严重的患者会引起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以致危及生命,但是若能早期预防,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甚至治愈病症。【关键词】祌经外科手术: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图分类号】S85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38-0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极易发病于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手术后的疾病,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在发病时会引起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3、,造成肺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疾病,所以在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必须对防治DVT引起重视。在一般的情况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DVT后,如果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50%的概率引发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之后发病死亡的概率高达20%,所以医院有必要为诊治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予以重视,以防止误诊、漏诊造成巨大后果。木文分析了我院在收治的50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宄的对象是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深静脉血栓

4、栓塞症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龄36-78岁,平均60.3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4例,垂体瘤2例,脑膜瘤10例,胶质瘤5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听神经鞘瘤2例,动脉瘤3例,脑AVM并出血2例,重型颅脑损伤10例。本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症15例,单纯合并高血脂症4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9例,无基础疾病者12例;意识障碍30例,祌志清醒20例;术后偏瘫38例,无偏瘫12例。均于入院后行深静脉置管,置管后10〜14d,出现置管侧肢体肿胀发硬,浅静脉曲张,皮温减低,足背、胫后动脉

5、搏动减弱。诊断为脑外伤后深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多普勒检査确诊。1.2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增高、活动受限,苏中1例并发呼吸急促、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31例诊断为单侧下肢DVT,1例为双下肢DVT,其中1例诊断为DVT并发深静脉血栓栓塞症。31例做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形成;1例彩超不能确诊,再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左人隐静脉内圆柱状偏心性充盈缺损,证实DVT。1.3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拔除患肢深静脉置管;患肢抬高15-30

6、°、制动;患肢套弹力袜;患肢25%硫酸镁湿热敷;常规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一速避凝0.4mL/d:皮下注射7-14d。溶栓抗凝治疗,应用德国贝朗VenaTechLP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置于下腔静脉。应用尿激酶10-2U/d静脉点滴,依据D-二聚体、出凝血检查决定治疗吋间。1.结果2.1临床诊断结果本次研宄的50名患者,在经过血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下肢DVT42例,双下肢DVT8例。2.2治疗结果下肢DVT症状出现到治愈吋间5-49d,平均16.22do45例患肢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其

7、中35例复査彩超,冇10例栓塞血管完全再通,11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增多。3例患者在后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作,经过及吋的抢救治疗,脱离生命危险后经过之后的治疗痊愈。1.讨论3.1病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下肢是DVT的好发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甚至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比上肢血流缓慢,故DVT较常发生于下肢。重型颅脑损伤或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下列

8、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出血使用了促凝药物、止血药、脱水剂(如20%甘露醇)、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高凝状态;患侧肌力降低,对血管的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冋流不畅;瘫痪后肢体不能活动,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作用和血管舒缩反射,导致血流缓慢、外周静脉扩张,再加上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易诱发血栓形成;为降低颅压,神经外科患者常采取头高脚低位,影响下肢血液冋流速度;3.2诊断与治疗静脉血管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性接近100%。下肢DVT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