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

ID:24623045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_第1页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_第2页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_第3页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探吴锐辉廖绪强赵新建谭健韶邝满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528000)【摘要】A的:探讨射频消融(RFA>与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56例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观察对比研究组56例(RFA与PVP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单纯PVP治疗)治疗后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I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为19.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

2、。结论:RFA与PVP联合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快速缓解患者病灶疼痛,加强椎体强度与稳定性,提高骨水泥治疗的安全性。【关键词】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脊柱转移瘤【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279-02椎体转移瘤主要以溶骨性破坏表现为常见,此症状大大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且有诱发病理性椎体骨折的可能,造成患者病变椎体塌陷、疼痛、骨折,其至截瘫,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危害极人。因此,防治病理性椎体骨折及缓解疼痛对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应用射频消

3、融术(RFA)与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脊柱转移瘤,收效显著,现报道如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且具有原发肿瘤史。根据治疗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RFA与PVP联合治疗}与对照组54例(单纯PVP治疗}。研究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60.2±3.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60.5±3.0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对比

4、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①术前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信息,观察受累范围及病变部位,模拟手术进针路线。术前0.5h对患者应用苯巴比妥钠进行镇静处理。②两组患者均在DSA引导下给予手术治疗,协患者取俯卧位,通过透视确定病变椎体位置,分析好穿刺路径,并做好相应的体表标记。手术步骤如下:⑴穿刺。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通道至骨皮质、椎弓根骨膜。根据CT模拟路径将骨穿针穿入患者椎体病灶处。(2)RFA治疗。穿刺针针芯拔出后,在靶位置置入射频电极针,根据患者肿瘤尺T判断针头扩张程度,连接射频发生器执行

5、操作。⑶PVP治疗,拔出射频针后,在穿刺针套管内放入穿刺针针芯,将穿刺针穿到椎体前中的1/3处,针芯拔出后将调配好的骨水泥通过骨水泥注射器注入病变椎体,操作时采取DSA全程监视,骨水泥到达椎体后缘、分布较佳或出现并发症吋可不再注射。1.3疗效评估方法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疼痛缓解标准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1】。⑴完全缓解:治疗完成后无疼痛感;⑵部分缓解:治疗后疼痛情况明显轻于治疗前,未对睡眠及正常生活造成影响;⑶轻度缓解:治疗后疼痛情况轻于治疗前,但仍冇明显疼痛,影响睡眠质量;⑷无效:治疗后疼痛未见改善后冇加

6、重迹象。总奋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②手术治疗后3d,通过CT观察两组是否发生骨水泥外漏,以及外漏所致的临床症状。骨水泥外漏的具体分型如下:椎体四周软组织漏为A型;椎体四周血管漏为B型;椎间孔及椎管内硬膜外漏为C型;邻近椎间盘漏为D型。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l3.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总冇效率对比研宄组术后l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总冇效率对比(n/%>组别例数术后I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研究组5680.36(45/56)※83.93(47/56)※89.29(50/56)《对照组5474.07(40/54)77.78(42/54)83.33(45/54)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2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漏率对比研究组RFA治疗未见皮肤灼伤、出血、血管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出现,其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为19.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漏

8、率对比(n/%)组别例数外漏类型发生率(%)A型B型C型D型研究组56232317.86※对照组54656438.89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3讨论近年来,脊柱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发展冇了较大的突破,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更佳的治疗方法。RFA治疗技术对肿瘤有较好的杀火作用,但无法处理脊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