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

ID:2465221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_第1页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_第2页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_第3页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_第4页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细晶贝氏体钢组织的晶界特征和晶粒尺寸作者:王志奋,关云,李平和,陈庆丰【摘要】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轧态钢板组织为板条贝氏体,650℃回火后由于析出物钉扎作用贝氏体板条宽度没有明显增大,而700℃回火后贝氏体板条明显粗化。晶界特征结果显示,轧态和回火态组织均存在大量低能量小角度晶界和低Σ值重位点阵(CSL)晶界。【关键词】电子背散射衍射;超低碳贝氏体钢;RPC技术;回火Abstract:Theeffectoftemperingonthemicrostructureofu

2、ltraloation(RPC)hasbeeninvestigatedbyEBSD.Theresultsshoicrostructuremainlycontainedlathlikebainiticferrite.Ontemperingat650℃aslightincreaseperingat700℃,bainiticferritelathsstartedtocoarsen.ThegrainboundarycharacteristicsandeffectivegrainsizeofULCBsteelscanbemeasuredbyEBSDtechnique.Ke

3、yperingEBSD技术即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backscatteringdiffraction)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并在90年代初开始实现商用化的微观分析新技术。安装EBSD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对块状样品在亚微米级尺度内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如晶界特征分析、真实晶粒尺寸测量、应变评估、物相鉴定、材料失效机理研究等[1]。细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的有效晶粒尺寸是进一步提高贝氏体钢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新发展的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elaxationprecipitationcontrolledphasetransformation)技术能有效的细化超

4、低碳贝氏体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大幅度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2~4]。利用该工艺,低碳贝氏体中主要组织为几个μm宽的贝氏体板条束(packet),板条束内为贝氏体板条,这些板条平行排列,板条间存在不十分明显的M/A组元。本文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显微结构观察手段对利用RPC工艺细化的低碳贝氏体钢的回火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回火温度对晶粒尺寸和晶界特征影响。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由50Kg真空炉冶炼后浇铸成钢锭,随后进行了14mm的钢板的轧制。钢锭经1200℃加热后,两阶段控轧,终轧温度为830℃。终轧后经过弛豫(空冷)再水冷而得

5、到RPC工艺的钢板。回火态试样分别在650℃和700℃保温1h。表1实验钢的化学成分  1.2试验方法制备金相试样,经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用Quanta400型扫描电镜附带的INCA的EBSD附件对晶粒特征和有效晶粒尺寸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用JEM2000FXⅡ型透射电镜观察第二相析出及组织结构特征。2试验结果和讨论图1是用EBSD技术测出的热轧态和回火态的晶粒取向分布图(观察面均为平行钢板轧向的纵截面)。图1a显示了试验钢热轧态试样的取向分布。热轧态试样的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细小M/A岛,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热轧态试样轧向晶粒主要趋于{110},{111}和{10

6、0},取向随机分布。650℃回火后组织无明显变化,晶粒保持沿轧向的拉长形态。试样的晶粒取向如图1b,轧向晶粒主要仍为{110},{111}和{100}。700℃回火后板条合并粗化并形成部分块状铁素体组织,无明显拉长晶粒。试样的晶粒取向如图1c,轧向晶粒的{110}面明显增强;而{100}和{111}明显减弱。在高温回火过程中,RPC试验钢的组织都有向平衡组织转变的趋势,位错的可动性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而位错的运动与钢中的析出物密切相关。由RPC工艺得到的组织中存在两种位错,一种是在奥氏体区的控制轧制变形过程形成的大量变形位错,在变形各道次之间,特别是在终轧变形

7、后的弛豫阶段,由于应变诱导作用,Nb、Ti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将生成大量极为细小的碳氮化物而沉淀在这类位错上将其钉扎,并被保持到贝氏体相变以后。板条中的另一种位错是贝氏体相变时由于体积效应产生的相变位错,此类位错比较平直,没有被析出物钉扎,在回火过程中容易消失。在650℃回火时,主要是第二类位错运动并消失,部分贝氏体板条有宽化的趋势,M/A岛分解形成大量M3C型碳化物。而700℃回火时,由于温度较高,析出相聚集长大失去钉扎作用,亚晶进一步合并长大,贝氏体板条明显粗化,M/A岛完全分解。图1实验钢的晶粒取向分布:(a)热轧态;(b)650℃回火;(c)700℃回火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