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

ID:2465730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第1页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第2页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第3页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

2、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3、,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

4、”,“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

5、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